王超颖
摘要:新时期,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的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总结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小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必要的,为了加强学生综合水平,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完善的阅读教学方案,从而深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 加强多样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课文的朗读是需要学生用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语言来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课文作者的遣词造句风格,进而对作者的思想有深刻的领悟。学生在反复朗读里应用多样化的形式朗读课文的重点,充分了解其中的感人情境。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记住课文的优美词语,以及生动的语言内容。教学《黄山奇石》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以及一些重点的语句,增强学生理解黄山石头多而奇的特点。第一,朗读中运用自然的语言表达对于黄山的喜爱。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深入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第二,在学生朗读完成关于春天描写的句子,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春天的有关画面,引导学生在美丽画面中反复阅读课文,以此在阅读中被美丽的画面所感染。
2 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
帮助学生产生语言阅读兴趣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教师还要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并灌输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正确阅读的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合理督导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实现良好阅读能力的再提升。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上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粗略读一遍课文,了解全文写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做详细精读,进而总结出问题答案。当学生完成了精读环节,教师需要带学生再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让同桌之间自发成立小组,互相对课文的内容加以复述,进而全面了解课文的知识点,还有课文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培养就是在粗读,精读,复述等这程里慢慢加强的,不仅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分析新的课文,切实也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阅读质量的提高最为主要的一点还是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会滋长,由被动阅读逐渐变为主动阅读。传统小学语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只负责教语文的基本知识,在阅读兴趣培养方面没有给予相应重视,致使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无法在课堂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的效率自然不高。如果换一个方法,课堂上创设生动化的教学情境,一改以往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就容易产生兴趣。
教师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用情境展现课文的情节内容,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给学生安排适合的角色,比如壁虎,小鱼燕子等角色,并且删减掉壁虎长出新尾巴的情节。此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台上的表演能够吸引到他们,同时心里会担心壁虎能不能借到尾巴。学生完成表演以后,教师要问学生壁虎到底有没有借到尾巴的问题,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来找答案。另外,阅读教学的时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让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4 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好的阅读环境里才能拥有阅读的热情。比如,班级内部可以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环境,设置读书柜,摆放适合阅读的相关书籍,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阅读活动。同时,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强化阅读的拓展,将课堂阅读的理念也渗透到课外阅读中。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现在的阅读和以往的阅读不同了,不受时间与地点的制约,很多内容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阅读到。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推荐可以阅读学习的网站,并教学生查阅有关的阅读资料。当阅读的选择性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有更多的提高。
5 结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阅读教学计划,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閱读综合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保证。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总结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秀玲.阅读与悦读——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 9,5(18):83.
[2]方丽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9):89.
[3]陈坤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 9,5(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