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
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不一定都会严重到有挫折感的程度。不顺心是一时的感受,而挫折感则可能固化为一种心理定势。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特和艾丽丝在《普通心理学纲要》一书里把对挫折感的承受度称为“挫折容忍度”,指的是承受挫折而不会情绪失调的程度。他们指出,不同的人“挫折容忍度”不同,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目标越低,对失败的感觉越麻木,也就越能承受挫折。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一个例子。越是普遍贫困的生活状况,人们的挫折容忍度越高,因为预期低。反倒是在富裕起来的人群里,人们会有更强烈的挫折感。看成功人士住豪宅、开宝马,自己拼死拼活却过得拮据,就会有很强的挫折感。
第二是當事人的性格,一般而言,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能承受挫折。但是,如果是盲目乐观,那么这种承受力只是一种自我欺骗,并不见得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张大民是个乐天派,他好不容易在大杂院里的一棵树周围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屋,过上了“幸福生活”,但观众感到的却是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
成年人所遇到的工作、住房、生活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并不是都可以一笑置之的。人承受挫折是为了摆脱困境,寻找出路,如果只能坐困愁城终老,那就是习惯了这种挫败感,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