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成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阑尾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32例行传统长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有点,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该手术。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传统阑尾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058-0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阑尾切除术是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有效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有独特优势。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收治的急性阑尾患者48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患者8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下腹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阑尾点压痛、伴有反跳痛,且所有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8~72岁,平均(45.52±1.08)岁;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7~71岁,平均(47.36±1.12)岁,经统计,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长麦氏手术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最为明显部位取一长约为2cm~3cm的斜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直达腹膜,切开腹膜后并保护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提起回肠肠袢沿回肠系膜右下方寻找阑尾,阑尾找到后尽可能将其提至切口外,充分显露阑尾系膜后紧贴阑尾根部,顺行切除阑尾,结扎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常规碘伏消毒、电刀电灼止血,并在盲肠浆肌层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切口隔日换药。
1.3 疗效评价
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共5例出现了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肠粘连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發生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手段。传统长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经典术式,但是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及其部分改良手术[1]取得了良好疗效。当然,这些腔镜技术,虽然有诸多优势,如切口美观度[2]、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3]等,但也存在手术时间更长,且依赖于术者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巧,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该类手术。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等优势,尤其是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疤痕小等优势[4]。对于部分特殊患者该手术方法并不合适,诸如肥胖、妊娠、术前提示阑尾穿孔或并发腹膜炎患者。术中一个良好的麻醉肌松以及手术野的良好暴露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费用低等优势,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该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英,孙立斌,张顺旺.M-L法应用于改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9,62(2):148-150,154.
[2] 刘海龙,曾和平,林谋斌,等.单孔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7):536-540.
[3] 李然.腹腔镜指导下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48-50.
[4] 陈晓博.比较小切口和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