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意者,直抒胸臆而后快,是艺术家本质力量的外化,透露出艺术家的精神内核。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写意画,加之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得到启发。借用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和精神内涵以丰富木刻版画的创作语言,将中国画中的写意性与现代黑白木刻版画相结合。
【关键词】 写意;黑白木刻;画像砖;表达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2;J217 【文献标识码】A
一、写意性概况
“写意”是中国画里的特有词汇,与“工笔”“写实”相对。写意画不求形似,而在其神,其意。形易取,而意难求。“意”者,《说文》中指出“志也,察言而知意也,从心”,即为人内心所思所欲所谋者。“写”者,《说文》中有记载“写,置物也,小雅曰。我心寫兮”。故而,写意者,直抒胸臆而后快,是艺术家本质力量的外化。“中国画中的写意性通过对虚实、繁简、疏密、藏露的关系”,透露出艺术家的精神内核。
“实”者,“诚也,满也,又事迹也”。实更注重对于对物象神态丰富细致的描绘,并且“写实”精神的背后是对个体精神与价值的肯定。然而,写意更是中国的一种道家哲学精神,崇尚以人的精神气质为中心,落实于人生之上,方能把握艺术精神的主体。这种精神自古有之,并一以贯之。西汉的石刻马踏匈奴是一种写意,大刀阔斧,浑然天成(见图1)。
清代画家朱耷(1626-约1705年)的作品更是把写意精神推到了一种后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其作品孤傲清冷、意境悠长、回味无穷(见图2)。
“意”字面理解即意象、意境、意思、意趣,中国画所谈的“意”多指意境。意境又分为实物之意境和心中之意境。意是画家的情感、思想学识的综合体现在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物我合一的体现。写意,写是动词,是速度。国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简”,对所画之物进行归纳,概括,抽象提炼。保留物象的主要特征和精神气象,从而达到洗练,传神简约。然而,中国画的写意性也经历了从“意在笔先”到“立象以尽意”的发展,既强调客观的事实,又强调主观的意志。落于绘画作品中就是画家通过个人感知对客观事物的要素摄取之后,通过自身的审美情趣,思想相容之后产生的意象,既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形态特征与内在美,也反映了画家的自我主观意识和心理世界,这才是中国画中写意性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画写意性语言在黑白木刻版画中应用初探
中国是木版画艺术的发源地,在明清时期版画作为书的插图,或刻印一些画谱如《芥子园画谱》《水浒页子》等,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唐咸通九年甘肃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刻本,表达手法大多以阳刻单线为主,虽然线条流畅,人物生动,但还是显得单调而缺少绘画性,看上去像是装饰画。
鲁迅先生作为提倡和扶持木刻方面用力最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在新兴木刻版画艺术中大大增加中国当代黑白木刻的绘画性与表现性,发挥了艺术独特的社会功能。新版画运动引导版画创作向客观的天地自然,社会思潮借“意”,并且黑白木刻版畫的金石味与表现力,天然带有“写”的韵味,这也为向中国画传统写意性吸取养料提供了条件。
三、中国画章法结构在黑白木刻中的借鉴与应用
绘画布局中国画叫经营位置,或者章法,西方绘画叫构图,所指都相同,叫法不同而已。构图无外乎两种形式:一是简;二是繁。《黄宾虹谈艺录》中指出,阴阳,开合,疏密,虚实,是章法的关键。
在黑白木刻创作中可以借鉴国画章法布局的这些理念,包括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画中的手卷形式是散点透视的代表,人们视线可以跟随手卷的铺开移步换景,很好地做到了构图、布局,有主体、背景与陪衬和必要的点缀。
黑白分布在国画中的章法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画有“分黑布白”,书法有“以白当黑”,可见黑白是中国绘画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黑白布局也是木刻版画视觉张力的关键所在,一幅版画作品的黑白分布也关系到画面的气局、气格。黑白木刻和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都是以黑白灰构成画面结构。黑白分布不当则画面容易散、乱、碎,从而导致气韵不通。黑白木刻对黑白的分布运用也同样讲究,黑白块面的大小,形状的组合排列,包括不同型号的刻刀产生的不同机理线条,是对视觉产生影响的关键。
气是中国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气韵、气息、气势、气流等。谢赫在六法论中首推气韵生动,是眼手脑在画面上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最终作品呈现出笔笔相生,虚实相映,环环相扣的生机,能使观者感同身受到生命的韵律。笔势能带来气韵生动。同样,木刻版画中刀的轻重缓急能产生气韵生动。
在黑白木刻创作中通过对物象的提炼与萃取,概括,使图像生成有意趣。在章法结构上可以借鉴中国画黑白分布,取势,“金边,银角,铁肚皮”的章法理念,注重画面的开合,疏密,节奏,块面等画面自然会出现理想的效果。
四、中国画的墨法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借鉴
中国画对于墨的运用极其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水墨画和黑白木刻版画有很多共通之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提出“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又提出“笔随意运,意由色呈;墨随笔施,色随笔生”的十六字诀,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做出了精深的、科学的阐述和归纳。张彦远所说的墨有五色法,即干,湿,浓,淡,焦,黄宾虹在古人用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七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中国画在笔墨的使用间从而意象生,画面也因不同的笔墨效果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黑白木刻版画所用之墨虽是油墨,但通过墨滚在墨台上的滚动产生出丰富的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很多黑白木刻作品大多只是黑和白两种颜色,笔者不反对非黑即白的版画作品,只是觉得缺少灰色的画面会单调。木刻版画用墨中不妨借鉴国画的用墨技巧,打墨时也注重干,湿,浓,淡,焦的运用。焦似漆重而有光泽,浓似炭黑而沉着,淡似雾清而通透,使作品层次分明,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浓而不浊,淡而不空,粗狂而不流于霸悍,工细而不陷于呆板。作品缺少了灰层次,会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也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哲学,而灰层次能使极黑极白间形成一种视觉缓冲。
五、结语
将中国画的写意性与现代黑白木刻版画相结合,探究如何将写意性融入当代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中,找到一种具有本民族“基因”的表达语言,并以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中国画的写意性无疑为其他画种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刘辉,董永生.论汉画像的写意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36(6):82-83.
[2]许慎.说文解字》卷十.
[3]许慎.说文解字》卷七.
[4]何广庆.试论国画写意中的虚实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2010,32(3):111.
[5]《康熙字典》,寅集上.
[6]陈独秀.美术革命[J].新青年,1919(6).
[7]孙以楷.老子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8]叶春荣.简远淡真 禅味盎然——论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意境的營造[J].大众文艺,2011(21):69-70.
[9]刘存岭.浅析中国画“写意”传统的形成和发展[J].艺术理论,2007(5):34.
[10]陈一峰.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意[J].美术观察,2010(3):110.
[11]刘波.木版画刀法组织语言演变[J].大众文艺, 2015(13):72.
[12]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13] Hung,C-T.Two Images of Socialism:Woodcuts in Chinese Communist Politics[J].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1997,39(1):35.
[14]胡然然.现代木版画的构图意识及技法体现[J].艺术论坛,2011(2):85.
[15]黄宾虹.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12):97.
作者简介:朱宇航(1987-),男,汉族,河南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版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