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玲
摘 要 初中生一般都是结合自己主观看法和思想观念进行写作,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阅读后难以对其产生共鸣,影响到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引导学生改变写作方式,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读者的意识和读者需求拟定题目和写作,从而在读者意识下,指导学生写出满足读者需求的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以取得最佳的写作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读者意识指导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09-01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结合读者的写作需要、读者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写出内容丰富,并且蕴含哲理的作文,学生在明确读者意识基本内涵后,在实际的写作时要将自己假想成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写出内容丰富、引人深思的作文,从而使作文获得读者的满意和认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写作层次上升一个高度,以实现学生写作的良性发展。
一、在读者意识指导下,引导学生写作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作文内容,如果发现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而且,读过不清楚学生要想表达什么想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作文主旨不明确,中心思想不清楚,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结合读者意识,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思考,学生深入思考后,了解到读者阅读作文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在阅读后产生共鸣,学生清楚读者对作文的要求和需求后,在读者意识的指导下和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成语,写出贴近生活、而且蕴含哲理的作文,使作文内容文采飞扬,进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能够使学生以全新的思路写作,同时学生对文章的质量要求也会提高,以在写作时自觉结合读者的需要写出蕴含知识,并引发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这样写作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而且,更加切合生活,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见,写作教学中在读者意识指导下引导学生写作有着重要意义。
二、结合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写作
从初中生写作内容来看,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不仅没有新意,还缺少实质性内容,在阅读作文感觉内容空洞乏味。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读者对文章的要求进行写作,学生在明确要求后,积极结合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注重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并注重作文整体结构,从而写出过渡句和承上启下的语句,能够使作文内容结构清晰明了,其在写作中也会充分考虑到作文内容的结构不分明,读者就会对作文内容较为排斥,不愿意读下去,因此,学生在明确读者对作文的要求后,进而写出读者所期待的文章和读者最想阅读的作文,不仅写出作文题材新颖的文章,同时也能够吸引读者广泛阅读作文,可见,学生在读者意识指导下,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三、根据读者需要,拟定题目写作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前,要详细分析读者的需要,并告诉学生读者对新颖的题目比较感兴趣,对题目感兴趣才能调动读者积极读作文内容,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时,应结合读者需要拟定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题目,写作时学生认真构思,明确写作思路后,积极按照拟定的命题写作,不仅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还使学生依照读者需求写作,进而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可见,学生在读者意识指导下,能够发挥自身的发散思维,想出有新意的题目,以此吸引读者,能够使读者积极读作文,既满足读者需要,同时表明学生结合思路思考出有新意的命题作为作文的标题,之后,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词语,写出内容不同的作文,以此吸引读者主动读作文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四、强化读者意识,引导学生写作
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成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对作文提出要求,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作文内容,如,读者对作文内容期待较高,并想要从作文内容中获取更多知识点,学生在明确读者的想法后,在读者意识指导下认真写作文,写作过程中写出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名人名言,不仅丰富作文内容,还能够提高作文质量,因此,在读者意识指导下,学生将自己想成读者,从而结合读者的想法和角度,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并且,作文内容能够引发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写的作文上升到一个高度,同时其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外,还应注重在读者意识下指导让学生假想成读者写作,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读者意识指导下,学生不仅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写作,还应结合读者的需要和需求,写出贴近生活,且蘊含知识的写作,以此转变学生写作思路,改变学生写作方式,使学生写出真情流露、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作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符有明.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写作(上旬刊),2017(10):39-43.
[2]熊华勇.论写作主体的读者意识[J].文学教育(上),2016(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