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邮编:650092)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所以an=n-2或an=-n.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n-2或an=-n,n∈N+.
(Ⅱ)当an=n-2时,易知{an}为等差数列,且a1=-1.
当an=-n,易知{an}为等差数列,且a1=-1.
以上为原题及参考答案,事实上几乎所有考生在答卷上也是这样做的.乍看题目及答案都很完美,真的是这样吗?
下面先研究几个简单,但形似而质异的问题,以便帮助发现错误的原因.
例2 解方程(x-1)(x-2)=0.
解这是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显然,方程有两个解,即x=1或x=2.方程的解集为{1,2},是一个二元集.
例3 解关于x的方程(x-n)(x-2n)=0,n∈N+.
解这同样是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只不过方程中含有参数n).所以,方程有两个解,即x=n或x=2n.因为n≠2n,所以方程的解集为{n,2n},是一个二元集.
有人认为:由于n可以取任意一个正整数,所以解集{n,2n}实际上就是正整数集,从而任何一个正整数都是方程的解.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虽然n取不同的值时其解集也有所不同,但在这里要动中有静,应把n看成是“常数”;另一方面,从方程角度看,既然这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它的解当然最多只能有2个,而不可能是无数个.
例4 求x,使得方程(x-n)(x-2n)=0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错解有人认为答案就是x=n或x=2n,即例4同例3是同一问题.
显然此方程组无解. 所以不存在x,使得方程(x-n)(x-2n)=0对一切n∈N+都成立.
例5 求x,使得方程(x-n)(x-2)=0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例6 已知数列{an}满足(an-n)(an-2n)=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或an=2n,n∈N+.
有人认为:例6同例4结构相同,特别地,若把例6中的符号“an”看成例4中的符号“x”,则例6同例4就完全一样,因此答案也应该相同,即无解.这样的认识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在数学中符号“an”具有特别的含义,它是数列{an}的通项,实质上是一个函数an=f(n),因此不能把符号“an”看成平凡的符号“x”.本质上,(an-n)(an-2n)=0是一个函数(数列)方程,通过解该方程,求出来的an要对一切正整数n使得(an-n)(an-2n)=0恒成立.
例7 已知数列{an}(1≤n≤3)满足(an-n)(an-2n)=0,求数列{an}的个数.
错解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或an=2n,n∈N+,1≤n≤3.
所以满足要求的数列{an}共有2个,它们分别是an=n,n∈N+,1≤n≤3;an=2n,n∈N+,1≤n≤3.
上述解答看起来简单明了,可却是错误的,问题在哪里?
正解事实上,例7题目的含义为:求an,使得对于从1到3的每一个正整数n,都有(an-n)(an-2n)=0成立.
所以an=n或an=2n,n∈N+,1≤n≤3.①
①式所表达的意思是:对于从1到3的每一个正整数n,只要an=n和an=2n中至少有一个成立即可.又因为n≠2n,所以数列{an}中的每一项都有两种可能的取值,既可以从an=n中取,也可以从an=2n中取.即n=1时,an既可以取1,也可以取2;n=2时,an既可以取2,也可以取4;n=3时,an既可以取3,也可以取6;从而数列{an}的个数就有23=8个.即以下8个数列都满足题意:1,2,3; 2,2,3;1,4,3;1,2,6;2,4,6;1,4,6;2,2,6;2,4,3.借助图象可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对于取定的n值,其纵向上有两个点(一个是圆点,另一个是方格点),an的值可以是这两个点中任意一个点的纵坐标.
小结例2是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其解集为二元集{1,2};例3是个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其解集为二元集{n,2n};例4、例5是方程恒成立问题,其本质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组,其中例4的解集是空集∅,例5的解集是单元素集{2};例6、例7尽管也是恒成立问题,但例6、例7是(数列)函数方程,因此要用函数的观点来看待,即“an”是随着n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因此它们的求解并非像例4、例5那样去解方程组;例7中满足题意的an为①式,但满足题意的数列的个数不是2个,而是8个,这是例7与例3不同的地方.
根据上述错因分析可知,例1中,(Ⅰ)的解答是正确的,即{an}的通项公式为an=n-2或an=-n,n∈N+.但其含义为数列{an}中的每一项都有两种可能的取值,既可以从an=-n中取,也可以从an=2n中取,因此满足题意的数列{an}有无数个.从而问题(Ⅱ)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就变成了要去分别求无数个数列的前n项和了,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例1本身就是道错题.
例8 已知不等式|3x-a|>2x-4对x∈[0,2)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错解原不等式转化为3x-a<4-2x对x∈[0,2)恒成立,或3x-a>2x-4对x∈[0,2)恒成立.
所以a>5x-4对x∈[0,2)恒成立,或a 所以a≥6,或a<4. 故a的取值范围是(-∞,4)∪[6,+∞). 错解的原因参见例9. 正解注意到当x∈[0,2)时,2x-4<0. 又因为|3x-a|≥0显然成立,所以a可以取任意实数,即a的取值范围为(-∞,+∞). 例9 已知命题p:任给实数x,恒有|x|>-2成立;命题q:任给实数x,恒有x<2或x>-2成立.命题r:任给实数x,恒有x<2成立,或任给实数x,恒有x>-2成立.判断p、q、r的真假. 解容易知道p是真命题. 任给实数x,对于x<2和x>-2,至少有一个是成立的,所以命题q是真命题. 因为“任给实数x,恒有x<2成立”是假命题;“任给实数x,恒有x>-2成立”也是假命题.根据逻辑中的或取规则“两假便假”,可知r是假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p是简单命题;理解q时,务必要把“x<2或x>-2”看成一个整体;命题p等价于命题q;r是复合命题;q与r并不等价. 例10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判断f(x)的奇偶性. 错解由题意得f(-x)=f(x)或f(-x)=-f(x), 即对于R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成立,或对于R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成立. 所以f(x)是奇函数,或者是偶函数. 正解题意为对于R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 即对于R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成立, 也即对于R内的任意一个x,f(-x)=f(x)和f(-x)=-f(x)至少有一个成立即可,其含义为当自变量x取相反数时,函数值在相等、相反、既相等又相反(此时函数值为0)三种情况中至少满足一种. 所以f(x)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也可能是既奇又偶函数,也可能是非奇非偶函数. 恒成立问题,与一般的解方程、解不等式问题很容易混淆,但它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特别地,含“或”的恒成立问题:“∀x∈M,p(x)∨q(x) ”并不等价于“∀x∈M,p(x)或∀x∈M,q(x) ”.前者的含义为:对于M中的任意一个x,p(x)和q(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后者的含义为:对于M中的任意一个x,p(x)都成立,或者对于M中的任意一个x,q(x)都成立. 显然,前者推不出后者,但后者可以推出前者. 数列方程与一般的方程在意义上有所不同.如数列方程an=n实际上是函数,其表示数列1,2,3,4,…;而方程x=n是一个平凡的方程,表示x就等于n. 含“或”字的数列方程与含“或”字的一般方程在解的个数上也是不同的.如由方程(x-n)(x-2n)=0,n∈N+,解得x=n或x=2n,方程的解集为{n,2n},是2个元素的集合;而数列{an}满足(an-n)(an-2n)=0,解得an=n或an=2n,此时数列{an}的第n项,既可以取n,也可以取2n,因此满足要求的数列{an}的个数有无穷多.5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