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嵩县中医院(471400)郑利平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55岁,平均(49.25±3.1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6~55岁,平均(49.13±3.46)岁;将两组患者一般予以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妇科疾病诊断标准》当中的有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平滑肌瘤为单个;肌瘤直径在5cm以内。所有患者知晓研究目的并签订了同意书,且研究获得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的脏器类疾病;存在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者;于本次入院前90天内用服过激素类药品;对米非司酮有禁忌症;存在沟通障碍和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18.5kg/d剂量的米非司酮予以治疗,于早中晚饭前分别口服剂量6.0kg、6.0kg、6.5kg,持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患者使用12.5kg/d剂量的米非司酮予以治疗;每日使用3次,于早中晚饭前分别口服剂量4.0kg、4.0kg、4.5kg,持续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B超检测治疗前后的肌瘤与子宫体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阴道出血、月经复潮、诱导绝经成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收集的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是SPSS18.00,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代表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月经情况对比 经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诱导绝经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月经复潮和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和子宫体积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都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缩程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患者治疗后的月经情况对比[n(%)]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和子宫体积对比(±s,cm3)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和子宫体积对比(±s,cm3)
组别(n=34) 肌瘤体积 子宫体积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46±7.68 25.66±4.09 156.89±12.47 115.43±7.31对照组 43.72±8.48 32.40±3.59 155.54±13.28 123.42±6.29 t 0.887 7.222 0.432 4.83 P 0.378 0.000 0.667 0.000
围绝经期女性存在子宫肌瘤后其体积增长快,手术治疗给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创伤性大,存在感染和阴道出血情况,影响预后效果。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提高可对肌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还可使其发生萎缩。米非司酮是抗雌激素类的药物,其可明显对子宫肌瘤的生长起到良好抑制效果,对激素起到调节作用,进而促进患者闭经[1]。通过米非司酮诱导绝经后还对子宫供血情况有所缓解,减少因盆腔充血所引起的腹痛症状,对孕酮受体进行一定阻断,同时还能对疾病病灶持续扩张起到抑制,最终治愈[2]。
综上所述,使用12.5kg/d剂量的米非司酮应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明显使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减小,降低阴道复潮、阴道出血,且诱导绝经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