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471000)刘东方 孙鸣 魏晔静 魏建国 贺媚
目前治疗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58例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长春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入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患者5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2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为56~73岁,平均年龄为(66.5±2.4)岁,分析组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55~76岁,平均年龄为(67.9±1.5)岁,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病史、确诊时间、年龄等一般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每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晚饭前服用,20mg/次,每天1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mg/次,每天1次。分析组患者在采取跟对照组同样的常规治疗外加用长春西汀,取长春西汀40mg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时间大约为1~1.5小时,每天1次,其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剂量、每日使用频数均参照说明书。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为9天。
附表 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lL-6、QTcd水平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lL-6、QTcd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超敏C反应蛋白(mg/L) IL-6(ng/mL) QTcd(ms)分析组 29 6.3±0.2 14.7±1.6 44.9±6.7对照组 29 8.9±0.3 21.2±1.3 50.2±6.5 t 38.833 16.979 3.057 P 0.000 0.000 0.003
1.3 结果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IL-6、QTcd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分析数据,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则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分析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IL-6、QTc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脑供血不足是人体脑部血液供应量不足所导致的脑部功能发生障碍的现象,通常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若放任该现象不管,则会导致机体无法正常代谢,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葡萄糖无法被机体正常利用,严重时可使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导致脑部功能受到损伤[1]。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通常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较为狭窄、心肌供氧和供血不足使得心肌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心肌细胞坏死的现象[2]。据临床数据显示,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该疾病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予以及早治疗。
治疗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有很多,长春西汀较为常用。长春西汀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型药物,具有高脂溶性,能够轻易穿过体内的血脑屏障,增加患者大脑静动脉血氧含量,释放血红蛋白氧气,改善脑部代谢,促进葡萄糖的摄入和吸收,促进有氧代谢,进而改善患者脑部组织代谢,并能缓解患者脑部组织供血不足,优化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病症的目的[3]。
本文通过对58例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长春西汀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的不同临床效果,结果得出,经治疗后,长春西汀治疗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IL-6、QTcd均优于常规治疗患者。
综上所述,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高龄患者采取长春西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效果明显、良好,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