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观察

2019-10-24 05:58:06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464000张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晶状体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464000)张茜

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一种常见类型,以眼压升高为典型特征。因眼球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内房水不能正常排出,致使眼压升高[1]。患者有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结膜充血或水肿等症状,多数患者为慢性发展过程。长期高眼压状态会损伤视神经,严重者甚至会失明,危害性大。白内障是好发于中老年群的一种常见眼病,晶状体代谢异常引起蛋白质变性、眼球解剖结构改变,出现视物模糊症状[2]。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就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手术疗效进行探讨,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男29例,女32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0.5±4.7)岁;病程4月~5年,平均病程(2.1±0.8)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0.8±4.9)岁;病程5月~6年,平均病程(2.3±0.9)年;两组患者病程、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眼科学》关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②患者有眼痛、结膜充血、视物模糊等症状;③局部用药治疗无效;④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眼部疾病;②继发性青光眼;③晶状体脱落者。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手术,术前眼压<30mmHg者,术前30Min口服尼目克司;术前眼压>30mmHg者,术前90Min静脉注射甘露醇。2%利多卡因对结膜进行浸润麻醉,角膜上缘做切口,以穹窿为基底在上方作结膜瓣。分离筋膜后充分暴露巩膜,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在其上方作巩膜瓣。穿刺刀进入前房,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注入适量黏弹剂,推送器植入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虹膜根部注入黏弹剂,对房角进行钝性分离,自动灌注/抽吸系统对下方180°房角进行分离,吸除残留物,水流冲洗房角,缝合巩膜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定期复查。

对照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推送器植入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之前方法同实验组。人工晶体植入后将前房内黏弹剂吸出,注入卡米可林缩瞳,上方巩膜瓣下对虹膜根进行切除,将小梁切除后对巩膜瓣、结膜进行缝合。地塞米松注射入球结膜下,氧氟沙星眼膏涂抹于结膜囊,无菌眼垫对眼部进行包扎,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巩膜根部撕裂、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前房炎性反应)发生率。

附表1 两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比较(±s)

附表1 两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比较(±s)

组别 例数 眼压(mmHg) 中央前房深度(mm) 视力术前 术后6月 术前 术后6月 术前 术后6月实验组 61 35.1±6.7 12.8±3.5 1.4±0.3 2.5±0.6 0.16±0.15 0.64±0.25对照组 61 34.8±6.5 15.3±2.2 1.5±0.3 2.1±0.4 0.17±0.16 0.53±0.13 t 0.2510 4.7132 1.8409 4.3323 0.3561 3.0489 P 0.8022 0.0001 0.0681 0.0001 0.7224 0.0028

附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2 结果

2.1 两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明显更高(P<0.05),见附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3.1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概况 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都是眼科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随之上升。前者引起的视力损伤恢复难度大,后者引起的视力障碍具有可逆性[3]。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方法[4]。晶状体结构异常导致瞳孔阻滞是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原因,解除瞳孔阻滞、摘除晶状体能够重新开放房角,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所以,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青光眼的疗效好,手术成功率高[5]。但是当患者合并有白内障时,前房稳定性差,容易会引起视网膜脱落、结膜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手术安全性,寻找有效的手术方案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3.2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应用效果显著 晶状体摘除能重新开放房角、解除瞳孔阻滞,改善患者视力,对去青光眼患者疗效好[6]。合并有白内障时,清除白内障也能解除瞳孔阻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吸出眼内残留物的同时超声波的震荡改变了血-房水屏障,增加小梁网通透性,扩大了小梁网,对前房角小梁中的糖胺多糖有溶解作用,加速房水排出[7]。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通道流出,流量明显增加,降低患者的眼压水平。房角粘连、关闭是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病因,多数患者小梁结构正常,实施房角分离术无需切除小梁, 保留了小梁网的滤过功能,降低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巩膜根部撕裂、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联合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扩大了中央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眼压,改善了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减少了对眼内组织的干扰,尽可能保留小梁网的滤过功能,有效降低眼压,加大中央房前深度,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患者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晶状体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01:54:4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