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459000)杨芳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81例重症脓毒病患者,其中男59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6.6±12.4)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基础的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等。同时为清除内毒素、炎症介质,还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连续肾替代治疗。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其中90日内死亡、新发器官衰竭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n=40)纳入不良组,转归良好的对象(n=41)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量化实验室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不良组、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作为自变量,因素分析采用原值赋值,性别、合并症等资料两组对比采用X2检验,作为自变量,按照“是=2、否=1”赋值,以是否在90日内死亡、严重并发症作为自变量,按照“是=2、否=1”进行赋值,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 81例对象预后不良的对象40例,其中90日死亡12例,出现多发器官衰竭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休克4例、急性肾损伤1例、脑病1例。
2.2 因素分析 不良组年龄、WBC、CRP、PCT高于对照组,不良组Fe、TB、AL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不良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医院获得性感染、肝肾功能失代偿、耐药率、SRIS评分>3、肾替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OR=1.256,95%CI(1.210~1.284)]、肾替代[OR=0.875,95%CI(0.814~0.897)]、营养不良[OR=1.198,95%CI(1.170~1.22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
附表1 不良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分析(±s)
附表1 不良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分析(±s)
注:与不良组相比,*P<0.05。
组别 年龄(岁) WBC(×109/L) PLT(×109/L) Hb(g/L) CRP(mg/L) PCT(ng/ml) Fe(ng/ml) TB(μmol/L) ALB(g/L)不良组(n=40) 58.1±7.5 7.4±2.2 78.4±5.7 109.4±6.5 24.2±3.2 0.54±0.12 267.5±68.1 40.3±8.1 26.3±4.3对照组(n=41) 53.4±6.6* 5.5±1.4* 81.5±11.2* 108.4±4.7 12.3±2.4* 0.37±0.11* 346.7±104.7* 54.5±8.4* 29.1±3.0*
附表2 不良组与对照组计数资料因素分析[n(%)]
本次研究显示,重症脓毒病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与病情、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耐药、肾替代、营养不良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耐药、营养不良是危险因素,肾替代是保护因素[1]。因此,需要重视提升抗感染治疗水平,降低耐药的风险。细菌感染不同于病毒感染,其会侵犯细胞,引起中性粒细胞会升高,出现感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内环境紊乱,TNF-α、CRP等指标上升,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形象瀑布反应。
肾替代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显示,其具有血液流动性稳定优势,可清除炎症介质等物质减少毒素累积,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同时也利于营养供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2]。研究显示,对于脓毒症而言,提升抗感染治疗特别是控制细菌感染,采用更积极的措施如血液净化清除内毒素、炎性介质有助于改善预后。重症脓毒病预后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重视提升抗感染治疗水平,同时合理的使用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