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10-24 05:58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罗青阳陶文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重建术原位输尿管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罗青阳 陶文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53例膀胱癌患者。男43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52.45±10.78)岁;检查结果示:上皮癌32例;腺癌21例。家属及患者均签定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 ①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工作,行全麻手术,先切开右侧盆腔腹膜并分离出膀胱及输尿管,彻底清除髂内及髂外血管、周围闭孔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并用同一方式切除对侧。②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然后切开膀胱直肠陷窝处腹膜,并游离出患者精囊,后将患者前列腺以及直肠前壁分离出,将膀胱间隙游离,显露耻骨处前列腺韧带与筋膜组织,并将其切断,显露出尿道及前列腺之后将血管复合体缝合后并断离,再将膀胱上动脉夹闭并切断。用超声刀将膀胱处血管蒂及侧韧带完全游离并切断,之后游离膀胱、前列腺与精囊后完全切除。

1.2.2 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 ①于下腹正中部作切口,将引流管与输尿管下段相连以为引流尿液。显露出腹腔内回肠,距离回盲部16cm处截取回肠40cm左右,用可吸收缝合线将截取的肠段制成膀胱。②将输尿管末端置入双J管,并插入新膀胱左右两侧,并将输尿管的外膜层牢牢缝合于新膀胱壁处,最后将新膀胱置于腹腔内,将腹壁切口逐层缝合,并建立气腹,在腹腔镜下缝合残端尿管以及新制膀胱颈,并留置三腔导尿管及盆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通过复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②评估新膀胱功能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评估膀胱功能应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应用计数资料表示(%)。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不同时间段新膀胱恢复情况(n=53)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新膀胱恢复情况 手术后第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压及膀胱顺应性在逐渐恢复(P<0.05),见附表。

2.2 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情况 近期5个月内并发症为6例,占总人数的11.32%;远期10个月内并发症为5例,占总人数的9.43%。

3 讨论

传统膀胱开放性切除术,腹腔显露面积较大,创口较深,出血量也较多,易损伤尿道周围组织,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的也较慢。而腹腔镜手术以密闭的形式在腹腔内实施手术,可有效减少开放性手术为机体带来损害[1]。有学者指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术后并发率低且膀胱功能恢复也相对较好,对于部分较为合适的膀胱癌患者来说,此术式更为安全有效,并且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2]。在本研究中,手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膀胱功能也在逐渐恢复。术后在一年的随访中患者的新膀胱功能各项参数较手术前期有明显改进,同时也说明了残余尿量减少,可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跟踪随访,术后早期并发率是(11.32%),远期并发率是(9.43%)。尿瘘是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1例出现尿道吻合口狭窄,故在膀胱镜下尝试放置超滑导丝,但最终失败,之后行新膀胱再植,术后随访症状明显好转,并改善了尿路积水情况。

综上所述,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控尿效果较为满意,且手术也安全可靠,但本次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也较为有限,故以后还需加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对此种术式的安全性作更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重建术原位输尿管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假体置换联合LARS韧带软组织重建术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