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飞,唐超炫,周文强,肖勇洪,熊光轶,吴晶金,张 玲,,彭江云,△
(1.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2.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650021)
类风湿关节炎[1](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其特征,常累及手、腕、肘、膝、踝及足关节等。若未能规范治疗,病情渐进性发展加重,可导致受累关节骨质破坏,最终使患病关节强直、畸形,甚至丧失功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2009 年1月-2018 年12 月4 028 例RA 患者住院病历,对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情况总结分析,以探讨其分布规律。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收集2009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的RA 患者病历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2]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1.2.2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参考王承德等编著《实用中医风湿病学》[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并结合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RA 诊疗方案,将RA 分为以下8个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寒热错杂证、气阴两虚证、肾虚寒凝证。
1.2.3 纳入标准 符合RA 的西医及中医的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RA;病历资料完整。
1.2.4 排除标准 不符合RA 的西医及中医的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不是RA;病例资料不完整。
2.1 研究方法 将所有纳入研究的RA 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于预先设计的病-证调查表中,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候。为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将由专人进行录入,双人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数据进一步汇总、筛选,建立电子数据库。
2.2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方向方差分析,P<0.05 为统计学有意义。
本研究共纳入4028 例RA 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798 例,占19.8%,女性3 230 例,占80.2%。在4 028 例患者中,风寒湿痹证2118 例(52.6%)、风湿热痹证646 例(16.0%)、痰瘀痹阻证87 例(2.2%)、气血亏虚证191 例(4.7%)、肝肾亏虚证366 例(9.1%)、寒热错杂证600 例(14.9%)、气阴两虚证4 例(0.1%)、肾虚寒凝证16 例(0.4%)。4 028 例RA 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病程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 4028 例RA 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n(%)
表2 4028 例RA 患者不同性别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n(%)
表3 4028 例RA 患者不同病程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n(%)
RA 归属于中医“痹证”“痹病”等范畴,中医诊断为“尪痹”[1]。《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类证治裁·痹症论治》云:“诸痹,风寒湿三气杂合,而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则掣痛,湿多则重着,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指出RA 由正气内虚,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痹阻于关节经络所致。《医林改错》提出“痹症有瘀血说”,痹久累及脏腑,以致肝脾肾等脏腑亏虚,气血生化乏源,痰饮、瘀血内停,故而易出现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痰瘀互结等证。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4 028 例患者中,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由此可见,云南地区RA 患者活动期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要临床证候;并提示RA 虽以正虚感邪为关键病机,但活动期以邪气为急,故临床证候以实证居多,虚证次之,其中实证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虚证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
RA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5]。本次研究显示RA 患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70 岁,发病平均年龄(55.37±13.12)岁;证候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关系总结如下:10~40 岁RA患者其证候主要是: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41~60 岁RA 患者其证候主要是: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61~80 岁RA 患者其证候主要是: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80 岁以上RA 患者其证候主要是:风寒湿痹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通过对以上各年龄段证候的分析可知:风寒湿痹证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的患者逐渐增多,此证候的变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符合,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青壮年者,体质壮实正气充足,一旦感邪,正气能够奋起与之抗争,故多表现为实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之脏腑渐衰、气血化生乏源,进而使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痹,故RA 疾病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往往以虚证为主要病机。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RA 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 ∶4[6-8]。而本次研究亦显示(见表2),RA 的中医证候在性别的分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病例大概为1 ∶4,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符。
本次研究RA 患者平均病程为(8.17±8.12)年(见表3),因活动期RA 患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机体,留滞筋脉,致筋脉痹阻而发病,因此本研究显示各病程住院RA 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较为多见。病程迁延日久,耗伤正气,以致气血亏虚,筋骨失于濡养;或久病阳虚,无以推动气血、津液运行,而致瘀血、痰湿内停,日久则出现痰瘀痹阻之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RA 好发于女性,年龄集中于40 岁以上,病程长;因本次研究病例均来自RA 患者住院部既往病例,其患者多处于病情活动期,故证候以偏实证为主,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在RA 患者中医证候中总占比较大,与团队前期针对云南地区RA 中医证候流调研究结论基本一致[9]。RA患者活动期以邪实为主要矛盾,故RA 活动期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为基本法则,辅以补虚之品;病程日久则以脏腑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为主要矛盾,故RA 缓解期以补益肝肾、健脾养血为基本法则,辅以祛邪之药;病程中,每易兼夹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而使病情加重,故遣方用药当不忘兼症而加减用药。因此,RA 的中医治疗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基本原则,紧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之理论,结合云南地区风寒湿证为主要证候的特点,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 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团队前期研究针对云南地区RA 的主要病机创新性提出“阳虚邪凑”的中医理论[10-11];并总结出吴生元教授治疗RA 风寒湿痹证之经验方-温阳通络方运用于临床,相关临床研究及实验室研究均提示温阳通络方(蠲痹颗粒)治疗RA 风寒湿痹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2-22],均提示“温阳通络法”治疗RA 在云南地区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当进一步研究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