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度思考讲出文化传承好故事

2019-10-23 09:10俞向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传承

俞向阳

【摘要】文化传承,需要学校以深度思考和迭代思维,在学校的文化理解与行动中有鲜活的表达,通过坚定“善”的文化靶向、坚持“善”的文化发现、坚定“善”的文化引领、坚守“善”的文化故事和坚信“善”的文化方式,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立校、文化强国的理想。

【关键词】文化使命 学校文化 文化传承

“什么是文化”这篇博文引无数人围观、点赞。作家梁晓声用四句话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中的流浪歌手、捕鱼、大峡谷、提醒垃圾袋、请大夫等事例令人感动,引人思考……

成尚荣先生在《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一文中说:“教育应以文化为背景,教育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从深层意义上来看,教育的使命就是文化使命。”并引用恩格斯的“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一步”这一判断,掂量出作为文化使者——教师的意义和这份职责的分量。我们教师不正是作为文化使者在这样一种“文化理解”中奋进探索的吗?

——寒假第二天,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举行“2019年校园文化深度建设研讨会”,五个校区交流了一年半来学校文化深度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今后工作思考,可谓特色鲜明,成果丰硕。集团出台“学校文化深度建设纲要”和三年行动规划,从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整体架构学校文化,从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环境、管理等六个方面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成尚荣先生对文化的认知与把握的解读来看,学校需要一种文化自觉:文化从哪里来?文化到哪里去?这就是学校文化的理解与行动,我们以文化行走的方式审视教育、践行教育。

——盐城市实验小学在集团“成达教育”引领下,提出“善”的教育,以“小学大道,大道向善”为办学理念。刚柔管理模式行之有效。校长、中层、年级部管理阳光、透明、接地气,反馈制度弘扬正气、行有动力、直面问题、及时解决,管理方法大家分享,一种不断纠偏、不断完善的校本化运行管理机制正在运行之中。这就是学校发展的理念与行动,我们以管理自觉的文化尊重教育、探索教育。

——2019年元旦联欢晚会年级部当家排练凝心聚力、“实小卡路里”燃爆微信、“班主任工作金点子”“小小善举100条”、结束工作“吐槽大会”闪艳现场……在这样一个善的园子里,教师们躬身教育、潜心课堂教学、精心组织活动,将大阅读、足球、科技、版画、心理健康等体现实小文化内涵的品牌项目以坚持的理由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这就是教师发展的理解与行动,我们以师德为先的文化润泽教育、品位教育。

——以“八礼四仪”为主体,“校园五礼”德育大课堂传递学生成长正能量。“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健康体育行善娃乐成长”“善娃追梦”欢乐嘉年华、“祖国在我心中”“善娃迎新春爱心助未来”等社团节日和主题活动在学校“善文化”的背景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在师生面前,突显儿童文化的真善美。这就是学生发展的理念与行动,我们以育人为本的文化传承教育、美丽教育。

在今天这样一个教育时刻,如何牢记初心,让学校文化行走得更加从容而坚定,创造属于学校自己的文化高地?成尚荣先生“在文化的进步中学校迈向高远”报告中说:“如何让学校成为文化的高地,关键是教师。”作为中层管理干部,对如何让文化传承真正落地,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强大责任,默化为师生的文化行动,我们应该用深度思考讲出文化传承好故事。

一、坚定“善”的文化靶向

学校是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主体,肩负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课题和使命。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价值追求、办学目标、精神气质,与历史传承、课程教学、校园环境等有着直接和内在的关联。“善”文化就是要在传承中华儿女共同精神基因基础上再创新,其内容、形式、载体等都应当在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寻找思想资源。“善”文化创新,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特别是盐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学校文化奠定坚实根基。

二、坚持“善”的文化发现

“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这一身份,意味着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首要的、最关键的是对儿童的发现,对儿童世界的发现。我们的善园学生多呀,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真正读懂儿童、理解儿童?是否不自觉地显现我们教师权威者、误导者的身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努力练就教育教学的过硬本领,真正成为走进儿童的好教师。还要善于发现管理、教学、活动中的难题,对大班额常规管理、活动课程普及、教师成长等盲区,要及时反思,扬优补短。学校要创设更多的平台、机会,让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让校园时尚元素、高雅元素、传统元素、网络元素等多元文化丰富校园,让善行、善学、善问成为“儿童文化”的行动自觉。

三、坚定“善”的文化引领

作为学校的一分子,领导也好,教师也罢,应该将善文化进行内省,成为一种自觉和创造,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心灵生活,呈现完整的、高尚的精神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应该是知识+技术+心灵的引导,而心灵的力量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心,为学生培育、积蓄、增强文化能量。杜威强调将知识的获得、发展从属于智慧的培养、从属于探究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能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好学向上”的儿童文化在实小善的园子里可以大有作为,全员教师的文化解读培训、主题活动打样、移动式课程+课堂展示、专家诊断与引领、家长进校园(课程、课堂)等行动,让善文化传承有目标、有抓手。

四、坚守“善”的文化故事

作为故事的主角“儿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把学校这一‘育人的产院变成教师和儿童的精神家园,变成一块最安全、最富营养的文化栖息地,让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块文化栖息地里生长起来、强壮起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讲好善的文化故事:一是创建“责任型+魅力型+效率型”三型工作团队,不断提高部门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形成“全面+全课+全程”三全育人格局,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三是完善“学校+家庭十社會”三位一体立教网络,携手家庭之力,拓宽德育渠道;四是发挥“班主任+课任+员工”三跟踪合力,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再上新台阶。

五、坚信“善”的文化方式

文化能影响人、改变人。教师教育的方式应是文化的、人文的、道德的,方式要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是“吸引他人”而不是“强求他人”,是“善于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是“耐心欣赏”而不是“无动于衷”。通过把握原则,利用好放手和放松;放松规则,运用好指导和指挥;给足空间,把握好自主和自由;正向激励,处理好平等和平均等方法,引领青年教师文化进步。在实小善的园子里,上下级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时时唱响善的主旋律,做有故事的校长、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以德为先、善作魂、育全人的气概,继续做优品牌项目,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活动跟进,宣传善文化,实践善文化,收获善文化。

文化育人,文化立校,文化强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怀揣理想和自信,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职责,给内心修养增氧,不让自觉找借口,给约束合情的理由,不让善良失源头,让师生共成长,做学校文化的真正主人,让“什么是文化”的回答掷地有声。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文化传承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