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案一直是学校或教育部门督促检查的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传统教案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案已成为教师的一本备忘录。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中心”,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迫接收者,教师成为探索知识、记录知识、口述知识的主体,完全颠覆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
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如果不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最终只能“人才两空”。所以,我们开始了从教案向教学设计的转变,导学案应运而生。如何设计出一本好的导学案,也开始成为教师探索的必备技能之一。笔者在本文就自己在地理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设计地理导学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身的特点,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每个个体,但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一般由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法、选择教具、安排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构成。地理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特别具体的,其中,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一切地理教学的根据。
所以,在导学案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与层次性。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教学设计方面,尽量从身边选取事例
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最终都要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
所以,作为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直观地从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最终获得地理知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又可以使知识点化难为易,一举两得。
四、在導学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做到难易结合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经验、生活阅历、性格和兴趣等都存在差异,这也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认知层次具有差异。作为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不要“平均施教”,而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习题的设计中,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习题,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让优秀生更加优秀,让中等生不断提高,让学困生充满自信、积极进取”。
五、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曾说过:“不要把学生的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当把它当成是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就是点火种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导学、导思、导练功能,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取决于需要。当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感到新奇时,才会有兴趣以一种愉悦、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不妨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新的知识,获得认知的提高和完善。
六、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不仅在于整个课堂气氛有多浓厚、学生兴趣有多高、教师讲解得有多精彩,还在于学生能接受多少、能掌握多少。所以,作为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这种反思由两部分组成:1.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状况进行小结,总结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2.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响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提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改进措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思,从而使地理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与“导学案”辅助下地理课前预习效果的对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6]GHB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