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梅
【摘 要】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们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提升其核心素养,进而让高中生能够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能力,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习惯;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教学策略之上进行改进,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学习特点,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識学习框架。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习惯培养。
一、基于课前引导活动,培养课堂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显著提升其生物水平,并且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活动对于知识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无论是学习生物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时候都自主进行预习工作,在教师讲课之前就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生物知识介绍和讲解的时候,应当提前制作相关的课前引导活动,通过为学生们制作导学案等活动形式来培养高中生预习习惯,让学生们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对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孩子们才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正式生物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以此来让高中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激活学生预习主动性,学生愿意在课前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生物知识进行预习,从而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能够很快做出回应,师生共同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通过科学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预习方法,科学有效的预习技巧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也愿意深入到课堂知识之中进行更进一步的钻研探究,在反复思考中锻炼了自身思维能力、在深入探究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出强大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课堂习惯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实验息息相关的学科,生物学家们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都是经过了反复大量的实验验证才得到了我们如今所学习的各种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时候也应当给予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生物模型并提出探究问题,从而为高中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探究,激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比如,教师在讲解“DNA的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核酸类型和构造,就需要发动学生们自身主动探寻DNA分子是怎样构造的。教师可以准备六种不同颜色的硬纸片,启发学生们用这些硬纸片分别代表DNA分子结构当中的一部分,尝试着进行DNA分子结构的构造。学生们在探究活动当中,会依照所学知识用红黄橙篮四种颜色的硬纸片制作碱基模型,使用绿色和黑色纸片制作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模型,在这一系列的亲自动手模型构造活动之中,学生们不仅仅对于DNA分子结构有了深刻的认知与记忆,而且还加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在今后的生物知识学习当中也养成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三、基于生物哲学素养,培养课堂习惯
生物哲学素养就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初中就接触过生物学科,而随着升入高中,所学习的生物知识难度更大,学习起来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更加繁多而琐碎,为了学好生物,学生们一定要具备自己分析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有序整合在一起的强大哲学素养。教师在基于哲学素养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具备代表意义的课堂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高中生们在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下自主开展知识探究与归纳活动,形成更为独立的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介绍“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核心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构成细胞的基础元素都有什么以及生命的物质性这两大知识点。在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知识与化学学科结合起来,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互联网准备一些细胞当中所含有化合物类型和所含各类元素含量占比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以此为学习线索利用化学课上所学习的元素周期表以及各类化合物性质等等来研究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并继续延伸到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学生也受到启发,习惯于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各类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拥有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在传统教学形式上加以改进,积极探索更切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教学策略,逐步引导高中生意识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所在,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