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君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幼儿时期是最早形成道德规范的时期,也是激发感恩意识、建立良好情感的关键期。感恩教育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感恩策略,将事半功倍地促进幼儿建立健康品格和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幼儿阶段,儿童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真善美有本能的向往,这是感恩教育实施的心理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激发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家乡、祖国的情感。”感恩教育与孩子生活相贴近,与孩子形象具体特点相符合,幼儿期是激发感恩意识的关键期,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作品熏陶,渲染感恩情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要提供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短小精悍、符合幼儿特点、富有感恩情感的寓言、故事、影片等,唤醒幼儿的感恩心灵,渲染幼儿的感恩情怀。朱自强提到: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思维,通过故事理解成长中需要明白的道理,形成良好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感恩故事的教育价值,选择适宜的传统故事作品,如《孔融让梨》《小孩的心》《七色花》《小乌鸦爱妈妈》《去年的树》《小白鼠救大老虎》《乌鸦反哺》《陈毅探母》《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利用餐前餐后、中午睡前、离园等待的时间,通过讲授、欣赏、聆听等使幼儿的心灵得到熏陶,逐渐形成感恩心理。同时,教师在讲解故事、朗读作品时尤其要重视感知,有感情地读,抑扬顿挫,升华感恩情感。
二、一日生活,渗透感恩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纲要》也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可以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耳濡目染地学习感恩,以强化和模范培养幼儿的道德,以榜样示范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首先,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在来园时热情与幼儿问好,鼓励幼儿和家长说再见;离园时教师主动与幼儿、家长道别,尊重家长并对家长提供的帮助、支持表达感谢等,以身作则影响幼儿学习文明有礼。其次,强化幼儿主动感恩。午餐时通过简短对话,引导孩子主动向煮出好吃饭菜的厨房叔叔阿姨、辛苦种植粮食的农民伯伯表示感谢。再次,融合经验渗透感恩。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或身边事物出发,整合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内容原创设计感恩主题活动,渗透感恩教育,如语言活动《爱的拥抱》《祝福来敲门》、《猜猜我有多爱你》,社会活动《牵系的爱》《让世界充满爱》《小熊的旅行》,音乐活动《敲咚咚》《爱的传递》《小青蛙找妈妈》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容易、乐意接受,认识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能有效地渗透感恩,激发对周围人的感恩。
三、借助节日,深化感恩情感
一年中的各个节日是对幼儿感恩情感进行熏陶的最好契机,如“三八节”“五一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围绕感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祖国的哺育”“同伴的关心”“社会的关爱”“身边人的付出”等开展综合主题节日活动;或者开展“感恩母亲·快乐亲情”“心有父爱·感恩常在”“红歌欢唱·快乐成长”“九九重阳节·浓浓祖孙情”等节日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和多元化的体验平台,增强幼儿参与感恩活动的兴趣,推动幼儿感恩意识的促进,从而深化幼儿的感恩情感。
四、游戏体验,促进感恩内化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将感恩教育贯穿于由幼儿主导、自主、自愿的角色游戏或情境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体验感恩行为。一是角色游戏体验。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区,扮演各种角色,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服装店中的“售货员”、银行的“工作员”、医院的“医生或病人”、超市的“售货员或收银员”等,通过模仿社会活动游戏,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交往礼仪,体验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学会等待和遵守规则,由内向外地理解对周围人的爱、关心和感谢。二是游戏情境创设,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参与感恩教育,如把篮球塞进幼儿的衣服里或将小枕头用绳子绑在肚子上扮演孕妈妈,并“挺着”大肚子进行各种劳动,体验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或让幼儿扮演小鸡的“爸爸妈妈”,亲自喂养刚出生的小鸡,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付出,从而学会关心、感恩父母和身边的人。
五、家園携手,形成感恩合力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习惯和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史不是家庭或幼稚园任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要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鼓励家长参与感恩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访谈、班级群、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感恩现状,收集育儿教育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加强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方法性;开展亲子活动、专题讲座、家园同乐活动、感恩宣传教育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邀请家长参与教学,如协助幼儿收集与感恩有关的资料、请妈妈来园给幼儿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请不同职业的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等,让幼儿知道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与爱;同时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节日活动设计不同形式的亲子作业单,让幼儿和家长在完成“作业”任务中实践感恩。
综上所述,感恩是永恒的教育话题,幼儿园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感恩,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感,让感恩和爱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