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建达 李莎莎 程学军
摘 要: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表征和内在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就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检视和探讨,在新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与引领力,提高其适应性和创造力,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保障其有效性实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51 — 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隐蔽化、尖锐化、复杂化,逐渐成为中国强起来的征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拦路虎”。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安全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党的优势和传统”,落实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种好责任田。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中的意识形态安全考量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不足的境况。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适应性和创造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举措。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造成其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归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性上的忽视或者回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及与其他意识形态交锋过程中不能“理直气壮”。
1.意识形态导向性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一贯政治优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革命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科成立后学界长期存在着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争论与两难困境,在一定时期内主张科学性为主导的学科体系构建占了上风,对意识形态性刻意回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尤其是在与其他意识形态交锋中,长期存在“理不直”“气不壮”的情况,一度出现了意识形态导向性弱化和意识形态功能退化、淡化的趋势。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归因就在于缺乏旗帜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性。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意识形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高校扩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滞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专业化、学理化建设不足,表现为师资素养中意识形态性不强、实施中的意识形态性引导不够。一是在师资队伍构成上。高校快速扩招带来的师资缺口大多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之外的专业教师填补,这部分师资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后期又缺乏扎实、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造成师资队伍整体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不足。二是队伍的素养上。由于第一个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在素养上表现为政治自觉性不强、理论把握不足、教育实施中意识形态性引导不够等,甚至出现了个别老师把课堂当作对现实不公的发泄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三是队伍的发展上。个别高校存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仅把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做“上课和管理的工具”,限制了其职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存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教学等工作仅当做谋生的手段,“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丧失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政治自觉性。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不直、气不壮”的情况有待改善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学理化建设的滞后,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描述上,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本质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正确认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性不明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的重要方式体现不足。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思想交锋时,对各种思潮的本质、危害认识不清、应对不足,存在回避和无措的情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理不直、气不壮”的关键点就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根本属性把握不足,对其意识形态功能把握不清,不能把握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文化和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优越性也得到了逐步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优越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也要“理直气壮”的推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尖锐化、隐蔽化、网络化的今天,高校要立足科学研究“积极应对、主动出击”,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尤其是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4.对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把握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所服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从社会层面上讲,意识形态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一个根本性指向,没有意识形态的独立发展与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将无从谈起。高校意识形态的基本态势与状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必须关注的一个基本点。没有对高校整体意识形态态势的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施将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教育目的为导向的实施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点与基本态势关注不足。缺乏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状况的调查研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点、隐患点排查不清,对大学生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特点同样把握不清。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中必须明确且必须加以关注引导的重要实践基础。脱离了这个实践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有效性不足的状况就在所难免了。
二、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1.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
新时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和发展历程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为完成其统治所进行的意识形态“生产与再生产”,总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意识形态性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始终,是其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曾坦言,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无产阶级斗争和革命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灵魂的,必将滑入“空洞发展”的深渊,既担不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产和再生产”的功能,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也无法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是基于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化的需要。
高校既是一些社会思潮的发源地,也是众多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历来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场所。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国际形势变幻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经济打压之下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在逐步加强;加之,国内社会多元化带来的思想意识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引领性和意识形态功能的积极发挥。坚持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引领作用,发挥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有丧失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风险。为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落实好“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旗帜鲜明的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新时代呼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随着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逐步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等来支撑,更需要强大的政治、文化来支撑。新时代积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与凝聚力,不仅是基于整合国内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强化中国国际话语权、彰显中国文化魅力的时代需要。文化强国的核心就是意识形态,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的文化很难做强做大,有可能成为别国文化的附庸。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时代新人,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引领,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作为时代新人的“孵化器”的高校必须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
二、坚持意识形态性导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新时代呼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必然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呈现在意识形态上的要求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上的新时代诉求,即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上的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时地创新突进,“理直气壮”的担负起凝心聚力促发展、旗帜鲜明作斗争、立德树人育英才的重要作用,把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推进新时代。
1.坚持意识形态导向性,“理直气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底色。正是这个与生俱来的底色,使得我们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凝聚起了一批批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英勇斗争的革命儿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否则就容易出现思想涣散、精神懈怠等危险。在新时代“理直氣壮”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时代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底气”。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实践基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例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的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顺利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要求,旗帜鲜明的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贯彻“立德树人”,为党和人民培育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高校培养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除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化、尖锐化的境况,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依托“大思政”布局建设,构建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以党团组织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为延伸的协同发力体系,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不断提高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3.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坚持问题导向是科学的研究范式,也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困境的基本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就必须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兼顾实效性不足的症结和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安全考量缺失,笔者认为在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和创造性发展,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在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坚持“八个统一”;二是按照“六要”标准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其整体素养,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动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基本问题与基本态势,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坚持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把握时代特征与要求,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谢冬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导报,2011,(04):46-47.
〔2〕张智.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J〕.教学与研究,2018,(04):80-88.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EB/OL〕.〔2019-03-1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9/0319/c117092-30983808.html.
〔4〕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易香君.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着力点〔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86-9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