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形成探源

2019-10-22 06:26陈雅丽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论述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陈雅丽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党执政“为了谁”、“依靠谁”、“由谁享”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构成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得知,该论述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根本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中心论,直接理论来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思想,历史文化来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论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05 —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为什么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成为了我们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导向和指南,加快了实践的深入推进。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探析“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是准确把握该论述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概括起来,该论述的根本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中心论,直接理论来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主体思想,历史文化来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

一、根本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中心论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P8)马克思一生坚守人民立场,其毕生的革命事业都是围绕着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中心论,剖析了新时代社会现实,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139)他从“现实的人”出发,否定“抽象的人”,指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人必然进行生产劳动,在此过程中将与其他人产生诸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社会关系。这一论断指明了人的本质的三重架构,即人的个体本质是需要,人的一般本质是劳动,人的具体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习近平在《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原则的,他指出:“这是马克思从人类社会的宏观视野来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3〕(P3-10)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改革开放遇到的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即从人的本质出发,激发人的内生潜力,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该论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为了人民,根本动力是发展依靠人民,根本标准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时代演绎。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立论基点是为了人民,契合了人的个体本质,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P1)这从根本上表明了我们党立党之本就是满足人的个体本质需要的。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目的就必须依靠人民这一根本动力。人发挥人的一般本质,通过创造性劳动推动社会关系的形成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此外,“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人的具体本质。

(二)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人的发展观

马克思十分重视人的发展问题,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都对人的解放与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他指出:“在资本主義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5〕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受到机器的制约、异化劳动的制约、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制约,个体无法实现自由自觉的发展。因此,只有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通过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尊重人的发展,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创造促使人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条件。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少数群体得到发展时,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很有限的,只有落实到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上新的台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拥有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指出:“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6〕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考虑实现人的发展,并将人的发展作为制定各种政策的主要立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理念。对共产党人来说,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既是其治国的目的,也是其理政的价值追求。

(二)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

明确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执政党立党之本。在马克思科学论述人民群众观之前,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影响较大,他们认为纯粹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敌对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了批驳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英雄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他们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指明只有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能够植根于现实的思想,才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正是在长期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被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并成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联系群众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P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根本动力体现在,其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的物质財富归根到底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奋斗的产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干实业。其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8〕(P2)其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现实的斗争,更是塑造未来的事业,是跨世纪的宏图大略,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是不行的。”〔9〕(P32-36)从这一视角来看,习近平坚定的人民立场,是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体现。

二、直接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思想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人的解放与发展。自成立之日,它就对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即为的是人民大众的解放,并使他们能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中国实际,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中心论、人民主体论等思想。习近平传承和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思想,并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路线。早在中共二大,我们党就强调了“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0〕(P16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以指导实际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内存在“四大危险”,面临“四大考验”,必须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源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世界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群众,即经济建设领域做到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在政治建设领域将解决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在文化建设领域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新需要,在社会建设领域增进人民福祉,在生态建设领域让人民诗意栖息于美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依靠群众,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源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结合专题学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倾听群众意见、边学边查边改等方式,党中央真正做到了解群众的呼声,密切联系群众,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放在第一位。

(二)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人民利益至上的立场

人民利益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自我们党成立起,就将人民作为坚实的依靠力量,将人民利益作为立党之本。毛泽东公开表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1〕(P1094-1095)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各异,人民的需求也不相同。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对人民利益至上作出过深刻的论述,并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冲突凸显,能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成为党执政的试金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强调了将人民的各项利益摆在首位,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民的利益需求也发生改变。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满足人民真实的利益出发,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2〕(P5)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

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根本价值导向,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毛泽东的“人民宗旨论”,强调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标准论”侧重于人民利益的重要性。江泽民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论”着重于建设以人民利益至上的党。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点明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方向。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何分配改革开放成果则成为了重点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放在首位,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标准就在于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目的在于达成价值共识,进行价值共建,实现价值共享。可以说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最新呈现。

三、历史文化来源: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

长期以来,传统民本思想就存在于我国政治生活中,成为影响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关系到政权的合法性,并且成为评价治理好坏的标准之一。随着朝代的更替,传统民本思想并没有失效,反而越来越影响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民惟邦本”思维方式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不同于西方社会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个人中心论”,而是认为社会和集体的发展是个人解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论述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商周时期就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史记》中记载着舜禹的“在知人,在安民。”春秋时期民本思想逐渐萌发,习近平总书记就引用了《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13〕(P55),点明了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民惟邦本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将人的价值从神中脱离出来,肯定人的地位,指明了国家治理中人的重要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众对于巩固政权的关键性作用,也越来越倾向于以仁、德、礼、信治理国家,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这无疑是极大的社会进步。但是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民”带有典型的阶级特点,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民惟邦本”的合理因素,克服了其局限性。“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人民”是无等级差别、平等享有发展成果的普遍自由人,点明了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并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权利的实现,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富民惠民”的治国方法

富民惠民的治国方法是社会安定,政权巩固的首要方式。《管子·治国》中就记载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统治者们采用兴修水利、开发良田等方式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创造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但是这种“富民惠民”的治国方法很大程度上与君主的开明程度相关,政策上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传统民本思想中“富民惠民”的治国方法对我国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吸收“富民惠民”的治国方法合理要素,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强调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的富足对于维护国家统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执政者只有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政权。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战略等,切实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了人民的福祉,为人民创造出了更加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机会。

(三)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源于“民水君舟”的规律认识

中国自古就有“民水君舟”的思想,汉唐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唐朝名相魏征告诫唐太宗重视治国理政规律,他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此论断明确将民本思想上升君民的关系上,肯定了民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突破性的反思与总结。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为这一论断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4〕(P15)这一论述是在汲取传统“民水君舟”思想,认识中国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将人民挂在嘴边,时刻挂念人民群众,真切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真实表现。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政策和战略始终考虑人民的发展,才能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根基。它是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中心论的核心内容,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的。这一论述是符合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的产物,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3〕习近平.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09):03-10.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1-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9.

〔6〕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2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8〕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2.

〔9〕习近平.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历史重任及必备素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报,1991,(11):32-36.

〔1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62.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1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5.

〔13〕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55.

〔14〕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论述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问题论述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猎头公司客户服务战略研究论述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政治道德的价值追求
标题党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