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2019-10-21 16:46柴源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预设差异

柴源

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差异概述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殊性,对于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好奇心是最本源的学习动机,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天然跳板,更好地助力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是我们要致力钻研的问题。学生天生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学习方式的差异、前期知识积累的差异,如果我们忽视客观现存的差异,而想整齐划一地培养学生,那么学有余力的他们,那份获得感、成就感哪里取?追赶不及的孩子们,失落感却与日俱增,甚至连他们学习之初的那份渴望和欣喜都一并失去。

尊重知识基础之“和”,也要尊重学生差异之“不同”,不断寻找、尝试、总结、再生成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达到对应的目标,为此我从过程差异化、目标差异化、学习资源使用差异化以及评价有效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差异化教学策略与尝试

1.过程差异化

过程差异化不单指教学过程,它最初应该体现在备课过程的差异化。备好课,一直是我们作为教师最本职的工作,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学生是首位的,学生的水平和差异决定着本节教材的内容、课程教法的变更。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预设,预设学生的水平、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然后根据这些预设准备好2-3套课程内容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准备。备多份资料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思想是活泼跳跃甚至是天马行空的,课堂不会原封不动地按照课前的某一种设想行进,而是随着课程的开展随时会有新发现的生成性课堂,课程之初,我们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直接获得学生前期知识的储备以及初始差异情况,随即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方式,此时,就需要迅速为整个课堂呈现出你需要的充足资源了。

信息和网络的普及,让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有了最初的差异,大多时候,我们抛出的问题,能够收到小部分人的有效反馈,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有了基础的认识,所表现出来的是高度的自信和积极的表现欲,这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 请他们担任“小老师”,把他们前期获得的资源转变为其他学生的课堂资源,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完善其表达的不足之处,规范信息用语,让小老师们也能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不管采用何种课程学习方式,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或引导、或辅助的方式为学生搭好支架、做好补充。

2.目标差异化:开放式任务——能者多劳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教育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水平,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如此,倘若将学习目标整齐划一,容易出现学有余和力不足两种极端,影响学习效果、心态甚至后续的学习动机。因此,课程设计时要预设多级目标,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画图第二课时,认识了铅笔工具后,这节课学习了颜色填充工具,以美化生日蛋糕为任务,填充一个个性化十足的蛋糕。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任务,没有標准答案,学生自主创作和安排。在任务实现中,共设计了3个差异化的目标,其中初级目标:用颜色填充工具,完成蛋糕的填色;中级目标:填色完成后,再利用铅笔工具配上文字;高级目标:填色完成后,添加背景色、添加形状、为添加的形状填色,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使用上节课学习的调整画纸大小的操作,方可完成创作,自然地将知识串联起来。这种开放式任务的实现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够不断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一步一步达到更高的目标,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够完整填充一整块五彩缤纷的生日蛋糕,已基本达到课时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而言,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同样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3.学习资源使用差异化

课前,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及学生水平,准备好本课可能会用到的所有资源,打包备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学习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方式及进度。

前期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能不太会从资料包中选择辅助资源,而直接开始上手练习,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可以为其准备更多有难度的资源供其自主选择再完成;对于前期知识有缺失的学生,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或任务进行中选择资料包进行再学习,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会有个别学生询问我一些并非前期操作知识的困难,而是语文拼音本身的问题,对此,顿觉需要增加一项必不可少的预设以外的学习资源。综上,在综合实践课——“为古诗配音”中,为学生准备了:基本指法键盘图、法宝键的妙用1——shift上档键、法宝键的妙用2——CapsLock大写锁定键、请回输入法,并在后续课程中补充了《元旦》拼音全解视频资源,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资源、甚至选择资源的顺序也会根据任务完成的方式和进度而有所差异,但最后都基本能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

4.正确评价学习效果,提升评价效度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中,往往直接以学生的完成度作为参考,容易忽略评价效度,某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真实地反应学习效果吗?为避免出现效度不高的评价,应去探讨目标未达成的本质原因,究竟是本节课的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其他非目标知识的缺失。在“为古诗配音”这一课,有的学生没能达到为自己预设的目标,原因不在于知识和操作本身,而是因为某个语文知识的缺失,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反观课程设计的缺陷,寻找非信息素养本身的问题,继而进行再设计再补充,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辅以微课、宝典等资源补充,提升评价效度,正确反馈学习效果。

三、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科特点,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及创意物化四个维度不断完善课程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兴趣可取、有资源可依、有方法可寻、有目标可达,以兴趣为跳板,奏响“和而不同”之乐!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预设差异
相似与差异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