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万字,初二学生的阅读量不低于10万字,初三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5万字以上。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英语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从策略上进行探索,我们首先必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重视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初中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势在必行,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生,他们是全国初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学习起步晚,大部分都缺少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尤为重要,但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往往受周围环境的限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农村地区初中生学习英语起步较晚,急需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为读所乐”。兴趣就是动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習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拓宽他们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也提升学生个人知识面。有一次,在一篇阅读材料中涉及一个选词填空的答案,谈到一个中学生在母亲身患重病后心里充满恐惧和担忧而不愿意去上学,母亲对他说他应该去上学、她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
很多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母亲是“轻轻地”说,要用lightly,而不可以是“粗暴地”说(rudely),他们说如果是自己的母亲就会愤怒地咆哮直到孩子肯去上学。我就跟学生解释:中国父母爱孩子一般爱在心里,表达方式常常很严厉,而西方父母则把对孩子的爱充分表达出来,给他们尽可能多地拥抱,这样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章中母亲是不会咆哮的。
二、 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几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字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含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内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在学习英语时朗读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时朗读加剧了阅读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不停顿,要控制自己不出声,不用手或笔指点着词句阅读,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和段落大意。
三、 限时读与限量读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要宽松得多,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缺少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限时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阅读量是多少,限量阅读就是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需时间是多少。限时和限量因人和因阅读教材而定,一般30至50个单词左右,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10万个单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要求准确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四、 学会猜词,预测文章内容
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范围毕竟还很狭窄,在阅读文章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是难免的。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常查阅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连贯性,因此学生要学会猜词义。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
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提高。文章中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等形式获得。在没有阅读之前让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去预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阅读结束后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文章一致时的喜悦难以言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 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好的读物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地区初中生年龄不大,词汇量偏小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英语分级阅读》及《黑布林英语阅读》遵循7~9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七年级分册侧重趣味性阅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八年级分册侧重积累性阅读,注重词汇、语法、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九年级分册侧重实用性阅读,为中考做准备,强化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捕捉、获取、提炼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应试技能。学生们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的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的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而课外阅读的质量是由阅读方法来保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需要培养和训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朱云,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