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的导向”。然而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从树立课外阅读的正确理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动笔的阅读习惯、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关键词:促进;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本文就本課题组一年多以来的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要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经常强调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定期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其次,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及家长的观念。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造成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况,语文教师难辞其咎。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自己也一定要多读名著,博古通今,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而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作基础,那么他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纸上谈兵。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才能够顺利开展。
(2)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
至于学生观念的转变,是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但教师只要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欢乐,相信学生的观念是可以转变的。
对望子成龙的家长,也应该经常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对思想较顽固的家长,可以告诉他们孩子如果不读课外书籍,语文成绩是很难提高的,何况现在语文(作文)要考课外阅读了。
二、循序渐进,培养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过:“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创造条件,推荐读物
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缺乏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为之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学校图书室应尽量配齐,多配《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读物,合理安排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效益,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无书读的问题。可以在班级开设阅览室、读书角;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应该努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那么,我们应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课内学习了《空城计》,课外则推荐《三国演义》;课内学习了《范进中举》,课外则推荐《儒林外史》等。
2.一些介绍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这些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的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如《雷锋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贝多芬传》等书籍。
3.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中登载的优秀文章。
4.反映祖国的历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读物。这类读物是进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如《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
5.中外名著。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6.科学普及读物。现在各类科普读物和通俗文学向青少年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宇宙秘密》、《从一到无穷大》等。
四、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能持久地进行下去,而且也将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快地尝到阅读的甜头。
1.分类指导。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从怎样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寓言、童话、小说、诗歌、戏剧等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记叙文,就要学生弄清要素和线索,掌握记叙的顺序,分析描写(包括人物和景物)的作用,注意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指导学生读说明文,就要学生一抓说明对象、掌握对象的特征,二晓说明顺序、了解文章结构,三品说明语言、了解科学内容,四找说明详略、明确说明目的,五析说明方法、提高说明能力;指导学生读议论文,就要学生通读全文、掌握议论类型,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论点,剖析结构、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据、深入领会内容,辨析论证、借鉴写作方法等。
2.技能指导。教师要注意阅读步骤和技能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分步进行。第一步整体把握。拿到这篇文章首先应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不管篇幅多长,尽量一口气读完,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急着先查字典,由它去,以免打断思路。通读一遍后要大致把握文章的内容,粗知大概:此文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和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阅读的第二步为局部品味。这是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品味、咀嚼、研究的过程。品读文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词汇的学习。其次是句子的学习。要注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使用。如表明观点的句子、段落中的中心句、含义丰富的句子等。还要注意句式上的特点。
3.精读略读。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开掘阅读的深度;对一些故事性强、情节迂回的读物则粗略浏览,明其章节要义,扩大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效率。要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让他们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能加快信息的摄取速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阅读教学现状探因》胡明道。《语文教学通讯》.
(作者系《基于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形式的研究》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