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旸
摘要:本文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依据,对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途径进行探讨。深入研究“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为教学改革创新奠定理论基础;构建合理的运行机制,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组织保障。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以竞争促进教学和教改,来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具备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
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教育合作机制,创新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技艺为技术支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保障,以推动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充分就业为根本,大胆创新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探索一条“现代学徒制”可行性途径和经验,为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素材和依据。
一、深入研究“现代学徒制”历程,为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旧社会学徒制改革时期。全面改革旧社会剥削性学徒制度,以学徒制的形式培养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所需的新技术工人。二是传统学徒制的改革时期。我国学徒制的建設进入制度化阶段。三是传统学徒制的终结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对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正式的学徒制被学校职业教育制度所取代。四是“现代学徒制”时期。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先就业后招生”的“现代学徒”试点。2014年,教育部再次发布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2015年和2018年,选择了两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单位。通过进行首次尝试,形成了一些可以作为借鉴的典型经验。“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培训方法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体系”。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国外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其现代学徒制起步早,在观念和模式上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对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为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现代学徒制”运作过程中,要遵循“现代学徒制”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责任分担。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统筹协调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不断创新探索新途径。
二、构建运行机制,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监督与指导,其意在:加强专业建设同社会和行业联系,为专业建设中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为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保障。指导委员会由工业、企业、学校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全程的指导和发展方向的把控。
以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为载体,汇聚了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专家,由企业技术精英、专业带头人、企业管理者等形成现代学徒制高层次人才资源库,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推动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科研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专业领域发展的缩影。技能大师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典范,引导学生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观。大师工作室是一个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团队,横跨教育、产业和职能部门等多个领域。它为服务“现代学徒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师生关系淡漠、对立与情感缺失、教学情境与企业实际情境的人文差异、专业素养的缺乏、教与学的矛盾关系、教学情境的建构、教学情境与企业实际情境的差异等问题。围绕“现代学徒制”的中心任务,从建立“师徒”协议入手,从情感、技能传承等方面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形势、职业道德等方面构建了“新师徒”关系,实现多效益、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大师工作室与青年教师、教师与学生、职工与师生签订师徒协议,教师与学生在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上得到收益。
深化校企合作,服务“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与利益共享”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基地”协议,搭建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的研发平台。共同建设“实训、比赛、生产”的基地;实现双向委托、订单培训、岗位实习、工学融合、就业推荐、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合作和内容。明确各种职责,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长效制度保障。
三、实施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现代学徒制”要求。
校企双方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共同制定多元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和现状,形成多种方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制定上,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原则,依据行业发展需求、企业用人需求进行针对性制定,对于不同学制、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就业方向的班级,制定相应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如三年中技班、五年高技班、预备技师班、“订单班”、定向委培班、短期培训班、竞赛培训班等。形成一个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定向阶段、定位阶段),教学组织实行小班制、工学融合一体化、导师团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跨工种、模块化的灵活科学组合,采用学分制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师傅”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知识系统性约束,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构建“职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课程”的课程体系用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形成互为依托、相互递进,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关系。
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是以职业所必需的“工具”——知识能力为基础,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它分为两种课程:职业素养和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语文、专业英语、体育、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开展的产教融合一体化项目教学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机械基础与金属材料、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机械加工技术等。
专业拓展课程,是以智能制造所包含的相关先进前沿技术学习为目的,拓展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是就业定位教学课程。它包括CAM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技术、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
顶岗实习课程,是以就业企业现场岗位为环境下的岗位实习课程,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得到锻炼,实现学生与企业双方磨合、认知与认可,达到最终就业的目的。课程主要是企业生产技能学习,以职业素养为考核内容,完成真实“师徒”状态下的学习任务。
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特点,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具体成员构成:一是企业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作为专职或兼职导师;二是学校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专职导师;三是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导师;第四,是企业岗位操作人员,为岗位实习导师。形成了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相互协作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教师和企业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企业与学校各方导师能力的互补,促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职业院校内的师生,也是“企业”情景下的师徒。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境,由教室和实习场迁移至数字化工厂体验中心、一体化工作站、企业车间。企业文化在职业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得到体现,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营造良好氛围,科学的课程体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促进“现代学徒制”改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把“现代学徒制”模式,贯穿于技能大赛训练、比赛和总结评价全过程,以技能竞赛为契机,促进校企合作空间和导师队伍建设。竞赛表面主体是“选手”,其实质体现了身后“导师团队”实力。校企合作共创竞赛“导师团队”,在常态化的竞赛过程中,不断研究竞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新工艺新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促进导师团队的能力建设。“选手”通过竞赛从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全面得到提升,为行业打造出一批高技能一线人才。以竞赛为引领,促进科学的课程改革、教学教法的改革。以竞赛规程为参照,促进培训基地建设。
五、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从建立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入手,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让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师生的评价,对师生在学校完成的课程工作任务和在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
在评价机制上,严格遵循“国家职业标准”,以相应职业技能鉴定为准绳,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抓手,以项目任务完成评价为基础,制定考核标准。教学考核内容分为:知识考核(应知)、技能考核(应会)、方法考核(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素质考核(职业素养),执行“学分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后方可进入顶岗实现阶段;顶岗实习期的考核内容分为:企业评价、师傅评价和个人评价。对于技能競赛表现优异的学生,执行特殊政策,加以激励,体现楷模示范作用。
“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更新了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使行业和企业参与到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生产环节,使专业学习满足了行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更好的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这项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政府统筹协调问题、企业积极性问题、资金保障问题、职业教育观念问题等等。总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为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探索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途径,做出了大胆尝试,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阳,《浅析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15年.
[2]赵鹤,《传承与重塑:英国现代学徒制研究》, 2017年.
[3]黄君君,《中英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2017年.
[4]周武杰,《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2014年.
[5]凌鹏,《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研究》2017年.
[6]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2010年.
[7]Sharpe,Andrew & James Gibson, TheApprenticeship in Canada: Trends and Issues,2005.
(作者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