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山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和推进,教师不得再一味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主要目标,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基础上,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需要合理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合理构造课堂教学形式,一改传统教学观念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多层次体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从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良好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教材知识,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对初中学生审美意识的特点,结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浅析审美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关键词:审美意识;初中历史;多层次体验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思维比较死板,只是讲究将教材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即可,因此常常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吸收,久而久之将会严重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后继历史学习生涯留下不利影响。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教案调整和优化,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理解教材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历史素养的关键之一,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性地寻找一些辅助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使命感和美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终极成效。
一、巧妙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
初中阶段的学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他们在进行各科学习时候都抱着紧张心态,难免会出现错误认知。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历史长河中的艺术气息,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初中阶段历史教材编制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所进行的,教师可以巧妙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夏、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和甲骨文的历史讲解视频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可以直观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业的高超所在,以及甲骨文奇妙的造字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初步了解夏、商、周时期发达的文明现象,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另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古代艺术作品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形成一定良好的历史素养。
再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原始农耕生活》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展示现如今已经出土的文物向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同学们,这都是我国古代原始时期先辈们用来采集和渔猎的工具,请大家进行思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原始人民的生活也能有所保障呢?学生通过观察原始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可以了解原始时期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充分促进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背景。同时,出土文物图片可以从一定程度提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转变传统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印象。最后,进阶的课堂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结合教师所补充的课外素材,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深入教材主题。这不仅是普通的课堂教学,更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吸收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向。
二、教师可以采用和谐优美的语调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如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巧妙采用和谐优美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吸引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摆脱紧张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为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古今历史的源远流长,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素养,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使命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学习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所延申的历史背景中感同身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和谐优美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讲解过程,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學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历史课堂更好地进行。同时,优美的语言可以从一定层面减少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帮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课程《盛唐气象》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选取有关盛唐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具体历史材料,在实际课堂教学时通过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历史材料进行播放,并在视频讲述完毕之后布置相应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借助视频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教学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历史素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盛唐时期民族政策和所带影响,帮助学生对于美恶现象的分辨能力,同时通过对盛唐时期各种文人墨客诗歌艺术的了解,深刻体会他们寄心于国,心中满腔热血以及伟大的爱国情感,深刻影响学生为人处世的认知观和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将审美意识培养渗透至课堂教学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项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途径[J].学周刊,2019(20):35.
[2]钱建林.班级授课制下初中历史微课资源利用的美育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7(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