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百林
【摘 要】新高考形势下的“微专题”课堂是为了解决传统专题复习的内容容量大、体系杂、思维要求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应时而生的。本文旨在从“微专题”课堂活动目标、活动模型、即时训练、课后整理四个方面来阐述“微专题”课堂的思维创新突破,让学生从概念上区分清晰,从思维上架构完整,从答题上确保得分。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微专题;思维创新
2019年江苏高考迎来新一次的变革,化学学科在学生选科中出现了尴尬的局面。造成这样情况的关键点是化学学科的琐碎的知识点和繁杂的运算。因此教者需要多多从“微专题”来进行思维创新突破,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夯实和能力的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传统的复习方法是将知识逐步梳理,辅之以专题进行训练。而在新形势下,这样的复习方法已经无法适用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计算”等,其设置切口宽、内容多、跨度大,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同时考虑到选修学科教学时间限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微专题”思维创新突破的方式来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复习效果。本文旨在从“微专题”复习的活动过程实施进行创新突破。
一、“微专题”课堂活动目标
化学“微专题”的设置需要以某一个知识情境为核心,配以知识链接,用知识的深度来实现思维的突破。所以,每一个“微专题”的课堂活动目标必须切口小、范围窄,在有限的时间里将高考考点细化分解,这一点就特別体现了“微专题”的思维创新。
课堂目标的设置是为了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突破,深化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思维困惑点的能力。
二、“微课堂”的活动模型
教育心理学家麦基奇认为:保持和理解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微专题”课堂的思维创新突破是对已有知识的地毯搜索和提升优化,进而使学生可以构建更为有效的知识网络。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建立适合的思维模型,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学生已有的琐碎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认知的搭建,使用高考真题案例进行强化突破,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
[教学片段2]思维模型
图1
[设计意图]通过图1所示思维模型图可以看出,“微专题7”综合考查学生对新情境下非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策略的理解与把握,同时考查思维的全面性、缜密性,以及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时,通常先理顺整体思路,再需要根据物质制备的基本要求和试题提供的信息,分析应如何控制条件。
三、“微课堂”的即时训练
在每个“微课堂”的思维模型搭建之后,需要当堂即时训练。学生将刚经过提炼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即时训练之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记忆的有效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遗忘率也会明显下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中,思维优化突破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将原来的思维问题再次呈现,以新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举一反三,既可以做到对思维模型的很好的运用,又可以同时加强了对知识点的再次巩固,并且还会和其他知识点产生联系,这样使学生解决化学综合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学片段4]案例:化学平衡图像微专题练习
1.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mA(s)+nB(g)pC(g)+qD(g) △H
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5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3mol·L-1。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n
B.热化学方程式中:△H>0
C.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提高B的转化率
D.若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2.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 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四、“微课堂”的课后整理
在当堂训练之后,学生对该“微专题”知识点的深度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还需要一定题量的巩固,但是因为选修学科的课时的局限性,化学学科不可能在课后再大量布置习题,那就需要将两三个“微专题”在课堂合并完成,要求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来夯实突破成果。实践证明,在使用“微专题”复习之后,学生对思维易混处有了很好的辨析,做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学生在一节课里充分调动思维细胞,建立两至三个思维模型,在通过当堂的即时训练,错题纠错之后,课后的综合反馈就可以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根据学情,即时调整思维模型建构时的速度和空间。这样学生有了自我形成的过程,教师有了引领点拨的把手,整个课堂就形成了良性的知识循环体系。也就实现了课堂师生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望。
传统专题复习中的内容容量大,体系杂,思维要求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专题”的形式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接下来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者与教者所在的学校会进一步发挥“微专题”的作用,继续探索更创新更高效的教学之路,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优化,对搭建的思维模型大面积创新,为学生高考的优等级做好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建虹.固本浚源 见微知著——“微专题”复习的实践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4(10):19~21,37.
[2]谷辉.“微专题”引领高效生物复习[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2):89~91.
[3]李宽珍.微专题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思考[J].中学数学,2015(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