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

2019-10-21 18:28李江小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实践性高校教师

李江小

摘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个人教育信念、教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实践性知识蕴含的内涵更为丰富对于教师的发展要求更高。本文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特点,结合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和结构特点,探讨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中,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呈现脱节的状态。教学学术活动形式单一,师资培训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形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成效不显著。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将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发展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实践性知识内涵和结构

(一)实践性知识内涵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生活经验,因而实践性知识即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结合自己的行动和反思体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探究性;实践性知识基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积累和反思,通过教师实践形成的一种知识。Connely和Clandinin认为教师个体必须在特定的任务实践中获取实践性知识。2.反思性;教师要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的反思才能获取实践性知识,这种反思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3.建构性;根据Vygotsky的文化历史相关理论的影响,学者们认为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各类不同的场域中通过社会的互动交流进行建构的。

(二)信息化背景下实践知识构成要素

Punya Mishra &Matthew Koehler提出TPACK教学框架,认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知识应该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我国学者刘清华博士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应该涵盖: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情境知识、教育目标知识八个方面。

基于Punya Mishra &Matthew Koehler提出的TRACK框架和我国学者刘清华博士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即学科相关的概念、原理、结构;2.教学知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步骤、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评价等过程的认识;3.课程知识,课程内容的设计安排、课程实施计划和目标、课程评价等;4.学科教学知识,对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合、如何在教学情境下进行呈现、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等;5.学生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认识;6.教师自我的知识,教师对于自我能力的认识和反思;7.教学情境知识,教师对于具体教学情境如教育政策、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的理解;8.技术性知识,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9.综合性的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科知识、技术知识跟学生和教学情境相结合,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

(一)理论性知识的获取

实践性知识不仅来源于教师实践,理论知识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不论是对于新手教师还是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来说,理论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新教师在职前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这些教学理论知识有可能转化为新教师个人所信奉的理论知识,这个时候理论知识就转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了。对于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而言,要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同样这一过程也是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的过程。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理论性知识转为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稍有不同,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另一个则是有实践产生的理论升华的过程,两者的本质都是强调了理论性知识在教师实践性知识中的重要性。

(二)教师个体的教育实践

教师的教育实践首先需要增强通过实践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意识。教师要通过教育实践生成和积累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究型观念或者是重实践轻理论的教书匠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意识。其次教师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同时教师个体应该根据教育实践的效果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最后,教师个体应该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升华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反思的能力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同时还有教师个体的教学信念和教育追求。因此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注重个体的实践反思能力。

(三)学习共同体中实践性知识的共享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在社会群体的环境中产生的,因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共同体。首先教师应注重教育信念的共享。教师的教育信念是个体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相互融合的结果。专家型的教师因为其自身过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使其具有崇高执着的教育信念,并且能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其次注重教学和情境知识的共享。教师的教学实践受到课堂情境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和教材等,教师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学科知识的讲授时通常能够进行其他学科的延伸,尤其是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操作,这样的教学经验值得教师们分享和学习。

(四)现代信息网络的媒介作用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除了通过教学观摩这种实地的实践性知识学习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实践性知识的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多种方式拓宽了教师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教师需要掌握对于这种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从反思的角度来说,教师根据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出类似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在教学设计上的不同寻找背后的理论差异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观摩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的空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同行进行交流合作,虚心向专家学者进行学习等方式。

四、小结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建议。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师理论知识、树立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师身份认同的综合过程。在信息化時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何将教师的学科知识、理论知识、技术知识相结合进行更好教学实践,从而产生适合教师个人特色的实践性知识,是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探讨和实践的话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树立明确的理论知识学习意识,经验分享意识以及紧跟时代学习新的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6.

[2]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3]林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路径探析 [J]. 教育评论,2015(4):69.

[3]徐萍. 高校教学学术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研究 [J] . 教师教育研究. 2016(5):20.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实践性高校教师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