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格物论”

2019-10-21 07:32马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马欣

摘 要: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笔者认为,所谓“格物”就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习并摸索某一行业技术领域的“最佳实践”,撰写技术文档,培养职业素养。这既是明代《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工程技术探索精神的延续,也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格物论”

一、“格物”的含义

在对待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上,孔子与他的门徒曾用一句话说明了问题: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1]概括来讲,格物致知就是在生产生活中一种探究事物本身以及本性的方法,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怎样耕作才能收成更好?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刚性需求。区别在于,古代更多是通过观察和经验的办法,而现代人可以凭借科学仪器使得研究的过程更加细致。[2]

二、“格物”的基本路径

1.整体观察

在研究具体的项目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某项技术的整体概念,搞清问题从宏观上是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让学生陷入具体的问题中。比方说,研究云计算,就首先搞清楚云计算是什么 ,這样有了整体概念后,再去研究具体的技术就会好很多。有了基本概念,下一步就可以带着学生查查,在网上某种技术有什么具体实现方式、资料。先调查了解一番后,再去学具体的技术,比单纯按照课本循规蹈矩,可能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问题的整体观察过程。

2.分步实施

格物的目的就是把网上的技术流程系统化、实践化,把技术逐步分解为我们可以理解的东西,这就是分步实施。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大道若简”,再复杂的事物都是由简单的事物组成的。抽丝剥茧,搞清楚每个项目从大的方面分为哪几步,每一个步从小的方面来说又可以拆解为哪几个小的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一地去试验,把基本的过程记录下来,实验中遇到的“坑”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技术文档,这就是格物‘分步实施的过程。写不写技术文档,是格物的关键所在,也是格物区别于一般研究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很重要。

3.理解原理

现实行业中要求我们“授人与渔”,因此我们不但要做成功,还要懂原理。

那么我们怎么在格物中理解原理呢 ?在高职学生的教学中不可能像本科那样搞。我们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方法只能是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原理,在实践中出真知。以Python爬虫为例,先做一个例子,看看它是怎样的;再做一个例子,看看它又是怎样的。再做第三个例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看看前面提取的属性有什么规律,我们是否可以发现更一般的爬取网页的方法。如果说本科教学是“总-分”的结构的话,那么高职教学就是“分-总”,先实践再理论。

4.不断优化,培养规范

好工作对人的要求是精益求精、需要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对我们的技术进行复盘,以期达到最优解,这就是格物的第四步。

在一个行业里,为什么那些先期进入的那些公司往往技术比较强 ?是因为他们漫长的生存周期里,就经过了技术工艺不断优化的过程。将一个技术复盘、不断的优化,这就是一个格物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拥有谦卑的心态,认为前面的技术都是有改善空间的。这时,我们前面记技术文档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有了技术文档,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想办法怎样优化。优化方案出来之后,我们再次把它记录下来,形成更高层次的技术文档。技术就是在这样的不断优化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迭代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规范、职业素养也培养起来了。

三、格物的难点和痛点

以上就是格物的基本步骤,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格物的难点和痛点在什么地方呢 ?概括来说有16个字: 难在趣味,痛在创新,重在规范,贵在坚持。

1.格物的趣味性

格物的趣味性是格物教育的前提,失去了趣味性,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现在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教育,国外也在提倡STEM教育。它们的核心,都是让学生在还没有对技术和创新产生抵触情绪以前培养对技术的喜欢和爱好。如何培养趣味性呢 ?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实际动手中培养一种参与感,同时进行实训的项目还不能太难,让学生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实现,培养一种成就感。最后,格物的内容还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

2.格物的创新性

格物的创新性和趣味性相辅相成,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格物如果光有趣味、没有创新,那么趣味最终也将是“低级趣味”。创新包括什么呢 ?学习的技术要新,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或至少不落下太远,用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指导实践。学习的学法和教法要新,即使有了新技术,技术到人仍然有一段距离,怎样把技术细化为学生更好接受的“颗粒”,这就需要学法和教法的努力。

3.格物的规范性

各个行业的技术都有操作规范,如不按规范来,则很有可能酿成大错,遗恨终生。关于技术规范的演进是渐进性的,技术文档→操作规范→流程标准。首先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文档;其次在技术文档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操作规范,哪些操作是可以做的,哪些操作是不能做的;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标准,无论谁去操作,都会产生一样的结果,如果是快餐店则做出的汉堡口味相同;总之,格物的规范性集中体现了工匠精神,是结果美和过程美的统一。

4. 格物的坚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教育这个行业是长期性的,不可能一夕建成。而“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这句话说明格物这个活动也是长期性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

结语

以上,就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对职业教育中‘格物的一些思考,所谓职业教育的格物,就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习并摸索某一行业技术领域的“最佳实践”,撰写技术文档,培养职业素养。格物难在趣味,痛在创新,重在规范,贵在坚持。在对格物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欢迎有志之士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殷杰,董佳蓉.人工智能的语境论范式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

[2]王前,李贤中.“格物致知”新解[J].文史哲,2014(6):129-134.

[3]陆靓霞,何卫妹.“十年格物,一朝物格”——试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