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

2019-10-21 03:04黄帅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黄帅

摘 要: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更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系统性更强、知识点密集,具有应用型、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特点。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基。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探索

引言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更加热爱母语文化,能够正确的运营和理解汉语言。进而,在丰富其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语感,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传统一言堂授课和定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所需,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丰富语文授课的内容、优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具有深入学习的主动性,更具备创新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实践能力。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力及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传承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促进教学的面向全体,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掌握其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为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推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较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认为学生具有考取高分的能力,便是成功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便易导致班级中两极分化及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或是在定式教学中,学生机械记忆难以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其也不能将知识灵活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其认知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个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辨别能力。进而,为学生构建生动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其高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

二、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语文兴趣

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到很多语文学科中存在的知识,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具有深入探究的兴趣[2]。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授课的便利,为学生呈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学习感受,在较短时间快速吸引其课堂注意力,并依据其思维习惯逐层递进的展开教学。与此同时,也要引入学生的参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这样以来,既能够便于学生的理解,又将实现教学引导,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加深其学习的印象。

例如:在人教版《社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对家乡文化习俗的调研,在课堂中进行纵向对比,加深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风俗的理解。以联系学生生活与文章相关的情节,引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可以向学生推进相关读物的方式,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良好的核心素养。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对童年的回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大家说说童年故乡中自己最美好的记忆,拉近其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使其走近文本,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注重德育渗透,突出语文的育人特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直的品格和仁爱的胸怀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中国心和世界眼的创新人才。例如:在人教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使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培养其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百折不挠的民族。

再例如:教师在讲述有关“道德修养”类的文章时,可以借助相关教学案例,使学生学习伟大人物的高尚品德,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医德与情怀;在《多一些宽容》一文中使学生明白宽容的价值,懂得体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陋室铭》教学中,教导学生做一个淡泊名利、有豁达胸襟的人。新人教版初中语文素材中有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资源,教师应突出语文文化育人的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3、强化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以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让学生体验“一日教师”;在《怀疑与学问》的教学中,展开辩论活动;在《自然的语言》学习中展开群文阅讀,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在《回忆我的母亲》学习中,引导学生展开练笔等等。强化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涉猎多种读物,促进其学习积累,不断拓展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自省、沉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具有使用未来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与理念也提出了新要求[3]。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习,具有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将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鉴赏力及爱国情怀。为此,教师遵循生本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学科特点与中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特点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以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莹莹.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改进[D].青海师范大学,2017(5):14.

[2]彭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为例[D].喀什大学,2017(6):22.

[3]聂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11):20.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