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镜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依照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开展教学。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时,需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通过加强语文知识间的关联性,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教学策略
一、同课标内容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第一,掌握教育动态。语文教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围绕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方案。我们需对当前语文教材改革高度重视,明晰新课改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个人素养培养。此外,我们需充分落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班级中建构图书角,提升学生阅读量;应用多媒体工具,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研究,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运用能力。
第二,迎合学生需求。课程改革,导致小学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等皆发生了巨大转变,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转变传统的制定方式,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满足学生具体需求,对所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例如,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小学生综合能力低下,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的特性,在教学方案中增设小组表演等活动。比如,教师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口袋中的昆虫,通过对比哪个小组扮演得逼真,来择出优秀小组,给予一定奖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能加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二、注重作业布设,加强知识了解
作业为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开展综合性教学时,需加强对作业布设重视力度,让学生以完成作业的方式,提升综合性学习能力。第一,我们在授课以前需提前安排同课程有关的预习作业,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对该篇文章的主题与创作背景等进行大致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如此,教师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在布设课后作业时,语文教师需注重课后作业创新,确保课后作业布设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依旧以《负荆请罪》为例,学生学完此课后,语文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负荆请罪》进行改写,还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内容,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优化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包含的层面比较多,并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若想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需要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优化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增加一些同实际生活相关的专题教学活动。所布设的专题活动不仅可以与节日有关,还能与社会舆情、时事政治有关。比如,在10月1日时,我们可以以“爱国”为主题,把语文教材中与爱国有关的文章结合起来,跟学生一同回顾,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事迹。第三,主题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还可以布设与爱国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因此,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是提升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需给予高度重视。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师所布设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给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高度重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设问法、小组合作法、情境创设法等,这些都能有效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境创设法为例,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将课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整理到一起,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的主线,进而激起其学习欲望。此种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给予足够重视的教学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质量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保证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我们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保证学生综合性学习质量提升到新高度,为学生日后学习深层次语文知识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蔡玲玲.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途径探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0).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