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机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手机的过度使用容易带来种种问题。大学课堂中手机的滥用现象正是问题表现之一。手机对传统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产生的冲击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规律的梳理,倡导引入手机作为师生互动的桥梁,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初步建构了“2386”交互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协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获得教学反馈,引导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网络教育模式;智慧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5-0119-03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internet,mobile pho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and learning,but the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s can easily lead to various problems. The abuse of mobile phone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is one of the problems. How to face 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on traditional college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rules,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phones as a brid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structs the “2386”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his mode can help teachers complete teaching design,obtain teaching feedback,guide studentsmobile phone use behavior,promote studentsenthusiasm in class,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so as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network education model;intelligent classroom;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autonomous learning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下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作为互联网载体的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更是体现在大学课堂之中,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行为的泛滥[2-4],极大地干擾了大学课堂教育的传统形式,出现了“低头一族”的现象,所谓的“低头一族”形容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其他人或者事物的群体或者现象[5]。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学校提出了禁止手机进入课堂的提议,甚至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但效果均不乐观[6]。手机的广泛使用,甚至是在大学课堂上出现滥用的情况,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面对这样的一种新形式的变化,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对于提升大学课堂的教与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力图梳理大学课堂引入手机进行教学的可能性,探讨教师设计基于手机使用的交互教学过程的方法,以及应用手机对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反馈,从而打造新形势下以手机为桥梁的应用“雨课堂”软件,实现交互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1 大学课堂教育的核心
大学课堂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7,8]。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大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升华概括,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9],这是大学课堂教育的本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养成,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另外一方面则来源于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限于条件,传统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参与。在这样一种知识传递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问题[10]。在新形势下,手机的滥用更容易加剧上述问题。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力回归课堂,对传统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智慧课堂使用软件介绍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条件,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11]。
本文主要以“雨课堂”软件的应用为例进行介绍。“雨课堂”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教育平台学堂在线共同推出,主要通过PPT和微信来实现师生课内外的互动。搜索“雨课堂”,点击软件开始运行,软件会自动进入PowerPoint,变成插件,然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插件完成课堂设计。
在应用雨课堂时,教师构建虚拟班级,学生扫描二维码加入课堂,即可接收课件,使用各种功能,进行课程学习,并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12]。
“雨课堂”软件作为移动智慧教育平台,具有便捷、个性化及能够对数据可视化全面分析等多种优势,可为老师设计教学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互动也不再局限于课室及上课时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雨课堂独有的反馈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对教师的授课满意度进行及时反馈,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及能力的改进与提升。
3 “2386”交互教学应用模式的初步构建
教学模式的制定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重要前提。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采用“5+4”模式,指教师端5个步骤(备课、讲课、提问、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与学生端4个步骤(预习、听课、问题回答、作业完成)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系统过程[13]。传统教学模式的互动相对来说是存在欠缺,随着智慧教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进一步提出了“8+8”模式,教师端8个步骤(学情分析、资源发布、教学设计、课题导入、新任务下达、精讲与点评、个性化推送、批改作业),学生端8个步骤(预习与作业、课前讨论、展现分享、合作探究、随堂测试、巩固提升、作业完成、总结反思)[14]。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丰富。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根本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参与为基本形式,结合大学课堂教学特别是人文教学课堂的实际,本研究对“8+8”智慧课堂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出了“2386”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在模型中,2指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3根据教学规律区分了三个教学阶段,分别为问题激发、问题探讨和问题提升;8是指教师端有8个环节;6是指学生端有6个环节。
3.1 问题激发阶段——动机构建为保证
问题激发阶段的目的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反馈,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并进行课程设计。
(1)学情分析:教师利用平台,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比如可以请学生课前先期进行电影赏析、热点话题思考和心理测量等,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关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2)任务完成:学生通过接收教师的任务布置,按照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
(3)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获得学情数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形式,完成教学设计。
3.2 问题探讨阶段——师生互动为核心
通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师对课程的展开有了准备,问题探讨阶段需要教师把控课程,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1)课程破冰:通过设计简单的活动,如课程口号、小游戏、小问题、签到、小视频等,调动学生的上课活跃性,引导学生迅速从课前松散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
(2)课程热身:在这个阶段,学生端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老师,调用手机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从而调整状态,准备上课;
(3)情境创设:这是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通过设计讲授、讨论、辩论、情境游戏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使用“雨课堂”的投票、弹幕、红包、测试等功能,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教师结合“雨课堂”插件的主要功能创造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体现教学目标,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
(4)合作学习:学生使用手机按照教学活动的要求积极进行课程的互动,手机变成了发言的遥控器,可以通过弹幕、抢答、点击课件反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
(5)精講点评:教师总结合作学习阶段的知识点、难点与重点,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接收反馈,着力解决难点问题;
(6)总结归纳:完成上述教学程序之后,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设计相应的形式,如小测验、提纲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理清本堂课程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便于掌握知识;
(7)随堂测评:随堂测评环节主要针对教师端的精讲点评与总结归纳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使用手机与教师同步完成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测查,从而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反馈。
3.3 问题提升——反思践行为重点
教学不是强行往学生大脑中进行灌输,学习效果的达成需要学生经过自主提炼,并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进行指导。同时作为教师,完成一堂课之后,学生的良性反馈对于教师成就动机的培养十分重要。
(1)作业布置:教师可以通过写影评和自我分析报告、设计实践活动等形式,要求学生将课程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
(2)自我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将作业提交给教师,从而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应用与思考;
(3)教学反馈: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实践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体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手机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赞与评论,从而完成对老师教学过程的积极反馈;
(4)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们对于整堂课程的评价以及课堂讲授知识的可应用性结果。同时,学生积极的正性反馈可以塑造教师的成就动机,构建内在激励途径,帮助教师培养教学热情,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而存在问题的反馈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问题所在,积极应对,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4 结 论
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与教师、学校、社会的一个连接接口,“雨课堂”软件借助手机平台搭建了师生互动的一座桥梁。这种互动过程超脱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效果的实现。软件和手机仅仅是工具,作为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应该借助平台发挥主动性,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从而构建新形势下的特色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魏源,谢君利,陈帮春.“互联网+”下手机进入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8,5(44):242-243.
[2] 周金辉,李晓飞.大学生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J].中国远程教育,2014(9):52-59.
[3] 谢铃莉,季雨楠,李晨阳,等.大学生“低头族”现状及与社会适应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2):256-260.
[4] 陈大鹏,范晶晶,余盈盈.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基于南京七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J].教育学术月刊,2016(3):85-90+97.
[5] 赵海涛.大学生“低头族”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6):12-13.
[6] 柯竞.上课前上缴手机,部分高校课堂禁用手机引争议 [N].福州日报,2015-3-12(B3).
[7] 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8] 翟拥军.数学教学活动关键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J].教育观察,2018,7(24):127-128.
[1] 张卓.大学的起源与本质:探索中国大学的初心 [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99-103.
[10] 赵培培.智慧课堂:优化与创新传统课堂 [J].教育现代化,2017,4(14):171-174.
[11] 代洪彬.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29-31.
[12] 周凤新,王兴辉.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 [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8(1):56-58.
[13] 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14] 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作者简介:任滨海(1982.07-),男,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