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1老年肌少症与衰弱症的关系
1.1 具备相似的病理特征
老年肌少症最主要的特征是骨骼肌系统的退化与流失,而老年衰弱的一个重要表现正是骨骼肌的逐步丧失【1】;肌少症和衰弱症均是老年病症候群的表现,其中老年肌少症患者若活动力、体重皆下降的话,则很容易引起衰弱【2】。一方面衰弱的产生常导致体内平衡机制的失控,将会引起身体所有相关系统的退化,而因体重流失及内耗疾病引起的肌少症也包含在其中;另一方面,肌少症会使肌功能下降、走路速度变缓,致使身体活动力下降、机体热量消耗减弱等,又将加重机体的衰弱【2】。
1.2 具有共同的发病因子
1.2.1身体活动量的下降
不运动的成年人肌肉流失速度及流失量,远高于经常保持运动的成年人;而对于同样是卧床不活动28天的老年人和年轻人来说,前者腿部肌肉质量的流失是后者的3倍【3】。通过研究14名身体健康但身体活动度较低的受测者,发现受测者的股四头肌流失量高达6.4%【4】。活动较少引起正常行走的能力受损及发生骨折与跌倒风险比例比较多者有更高的趨势【5】。另一方面,衰弱的基本特点是虚弱和运动下降【6】。随着肌肉的流失,使得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衰弱,运动能力与肌力下降,同时也造成身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等【7】。此外,荷尔蒙、激素和部分疾病等都将引起人体肌肉的流失,而血管硬化则会加速其流失速度。
1.2.2 营养摄入的缺乏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量的主要成分,对肌少症有直接的影响【8】。一方面,Genaro【9】通过对女性进行实验评估,发现每千克体重每天蛋白质摄取量大于1.2公克的女性手握力、脂肪量及身体质量均较高。当维生素D摄取不足时,骨骼肌会出现衰退现象。缺乏维生素D的人调节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能力较弱【10】。另外,因饮食、营养等摄取不足而引起的非刻意性体重下降与老年人的衰弱现象密切相关【11】。维生素D3与老年衰弱症相关,若老年人制造维生素D3能力下降,肾脏活化其D3的能力也随之降低【12】。
1.3对骨骼肌造成一致损伤
老化作用下的肌力和肌肉质量的衰退,与身体骨骼肌功能流失、跌倒的增加以及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13】。若老年肌少症患者的下肢肌肉量相对不足的话,会阻碍膝关节正常伸展、有效身体移动及平衡能力减弱等,且易造成跌倒、骨折、骨骼肌无力等危害【5】。肌少症会引起肌力下降、走路速度变慢等,从而使身体活动力下降、整体热量消耗降低,进而加重衰弱的严重性;若不及时诊断及预防老年衰弱症,将会增加失能和死亡风险【11】。衰弱常会导致疲惫、肌肉流失、非刻意性体重下降等,而随着肌肉的流失,使得老年衰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运动能力与肌力下降【9】。
2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症的共同预防策略
2.1 运动干预法
规则的运动能够预防和治疗衰弱症与肌少症,渐进式的阻力运动训练是预防和改善肌少症最有力的运动型能,且抗阻运动能改善因老化引起的肌肉流失、肌肉强度与活动功能【2】。老年人接受阻力训练时可增加肌肉量1.1kg;而对另外1079位受试者分析发现,老人接受阻力训练时可增进肌力24-33%,且训练强度与肌力增长程度呈正相关。运动对衰弱症候群具有预防及治疗的效果【7】。从事规律的运动,能维持老年人骨骼肌力量及功能,而阻抗性运动则能有效改善肌肉流失和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11】。老年衰弱患者每周进行3次以上抗阻力训练,每次45~60min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6】。
2.2 营养摄入法
营养的补充对于改善机体的肌肉量及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保持蛋白质的充分摄取,是预防肌少症的重要手段。Isanejad等通过对554名女性的饮食与体能进行评估,发现每千克体重每天蛋白质摄取量大于1.2公克的女性手握力、步行速度、身体质量及单脚站立时间等均较高。维生素D是另一个预防肌少症的有效方式,在预防老年衰弱症上,应充分考虑蛋白质与热量的体内平衡,不仅体现在二者的摄取量上,更要注重蛋白质品质。
【参考文献】:
【1】奚桓,于普林,刘祥.肌少症与衰弱综合征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2):1289-1292.
【2】吴雅汝,周怡君,詹鼎正.文献回顾-肌少症与衰弱症[J].内科学志,2014,25(3):131-136.
【3】Yoshino J, Smith G I, Kelly S C,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n-3 PUFA supplementation on the muscle transcriptome in older adults[Z], 2016: e12785.
【4】张珮慈,傅丽兰.亚洲肌少症之评估指标比较与盛行率介绍[J].台湾体育学术研究,2016,6(60):145-160.
【5】林雨薇,钱桂玉,许美智.老年人肌肉减少症的成因与影响[J].大专体育,2010,10(110):85-91.
【6】Ning Xiaoxuan, Ouyang Min, Leng Sean-x. The pathogenesis,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enile frailty syndrome[J].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15, 34(12): 1282-1285.
【7】Zhang Qinkai, Guo xuge. Frailty syndrome[J].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2006, 10(3): 203-206.
【8】Wu Jiajia, Xing X.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sarcopenia[J]. Medical review, 2016, 22(4): 753-756.
【9】Kalyani R R, Metter E J, Egan J, et al. Hyperglycemia predicts persistently lower muscle strength with aging[J]. Diabetes Care, 2015, 38(1): 82-90.
【10】Yoshino J, Smith G I, Kelly S C,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n-3 PUFA supplementation on the muscle transcript to me in older adults[Z], 2016: e12785.
【11】陈惠君,黄素华,郑金宝,等.老年衰弱症的营养处置[J].台湾医学,2015,19(5):534-541.
【12】Smith A: Sarcopenia, malnutrition and nutrient density in older people. Post Reprod Healty, 2014, 20:19-21.
【13】李雅萍,蔡兆勋,陈庆余.肌少症简介[J].长期照护杂志,2016,20(2):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