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晶
摘 要:情境式教学在于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的营造,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情境模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也有所运用,其能够帮助思维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情境模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境模式相关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究竟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语文课堂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对于情境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实践探究
引言
情境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进而在不断尝试与思考中通过生活场景理解课文,从而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增长自身见识。语文学习不但包含了文学哲理,也包含有生活常识,因此语文又可看作是对于生活情景的写实。学习离不开生活情境,而将生活中的因素有效利用起来,能够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语文教学的开展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展开,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生硬知识,因此如何践行情境模式教学策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模式的教学作用
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由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要求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其自身素质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1]。为此,学校在进行人才教育时,应当重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清到当前人才需求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开展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活动。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开阔的眼界,在丰富的心灵中沉淀身心,升华精神。情境模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自我,继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侧重情境模式教学方向符合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需要授课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情境模式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提升自我创造了机会,学生在情境模式教学中领会充满语言魅力文章的同时,也提升了对语言“美”的认识与感知。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感受文化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情境模式教学实践探究
1.情境模式教学方式提升学习主动性
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自己或者教参上对于文章的解读理解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因而也无法对于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式有良好的见解。教师要认识到,不同人群对同一篇文章的认识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将理念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之中,不但对提高学生语文理解的能力产生阻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2]。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把情境式的、自然的语文教学方式带入到课程中。进而让学生产生思维活跃,只有在产生自发性的思维,学生的语文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桂花雨》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桂花的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去生活中找一找真正的桂花树,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进而发现桂花独有的魅力,从而将课堂的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的情境模式
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侧重于课本内容解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过分解读的现象,因而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深信不疑,学习语文没有自主的思考过程。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观念较为单一,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够触类旁通。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中强调了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死板,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情境模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感受语文。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课文《落花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先入为主。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落花生,若时间处于花生成熟季节最佳。继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对这种植物的感觉进行课文学习,才能够从自己的角度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情境模式的语文教学并不仅仅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也包括了情境模式的体验等。
结语
综合上文,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应当从情境模式教学入手。在这方面,教师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好玩耍,因而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是教师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姜麗.情境模式小学语文情境教学“PES模式”教学思考[J].情境模式中小学教学研究,情境模式2018(3):情境模式15-18.
[2]陈红梅.情境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情境模式课外语文,情境模式2017(1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