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9-10-21 20:52金雯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

金雯华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字、词,我没有当众公布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查字典,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而且掌握了自学规律,提高了自学能力。(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四)根据课后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深刻不易理解的句子。(五)学会自我质疑:①依据课题提出问题;②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③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二、课中精心导读,提高自学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发展的效率才会最高。

1.导“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上《长征》一文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后不急于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该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观察红军所经过的省市,并且指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所处的位置,使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激发理解诗句意思的兴趣。

2.导“法”。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如领会文章主题的练习,不但要告诉学生归纳主题思想的方法,如抓住主要事件,联系课文题目,抓住中心句段,抓住故事的寓意,联系社会背景等;还要告诉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一般规律:写人的文章一般是歌颂人物的高贵品质,写景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感情,状物的文章一般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等。

3.导“思”。“思”即思维,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设计:课文第8自然段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那样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让人顿时回想起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这一段的景色描写显然与课文中高原之柳的深沉蒼郁、生命顽强的整体风格是不一致的,是不是破坏了课文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逐渐明白了对比反衬的重要作用,明白了作者写家乡之柳是衬托高原之柳品质的精妙之笔。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读”。要指导学生读,就要教给朗读的方法。朗读一篇文章可以从速度、感情、语调去考虑。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录音、范读等形式,培养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出味道来。

三、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读为本。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进入高一级形式——默读。默读,被人称之为“直接阅读”,它是朗读的简化、深化,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默读的能力,看作阅读的基本目标。在进行默读训练时,首先要在原有的默读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默读速度,学会看得快、想得快。看得快,是从一眼看一个字、一个词变为看一句或几句;想得快,指脑子跟着眼睛的扫视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具体可抓住两个环节:(一)眼脑并用。讲读课文时,要提出明确要求,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使他们顺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讲《荷花》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我就提出: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他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并配上满池荷花的图片让学生去领会。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联系场景,在读中思考,很快就能体会其中的奥秘了。(二)手脑并用。阅读课中,默读是经常性的手段,如果同时辅之以手的点画操作技能,便会使默读效果更好。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便是这个道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方法的运用,在默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边读边动手画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四、教给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1.抓特点。《东方之珠》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描写了三个场景,各个场景的写作方法大致相同,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根据课文特点,立足于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以一个段落为例,让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其他段落。

2.抓重点。《狼和鹿》是一篇关于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文章。文章通过记叙凯巴伯森林里人们捕杀狼保护了鹿,而森林却发生了可怕的变化,来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在讲读时,教师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1)找出凯巴伯森林前后发生变化的句子;(2)理解其重点句的含义;(3)理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先以鹿为例,找出鹿在狼没有被捕杀前是什么样的,被捕杀后又是什么样的,进行对比。然后再自学其他事物的对比,自己归纳,悟出道理。最后总结:这类通过对事物的描写,阐明道理的文章,应放在对全文的思路掌握上及对重点段落和句子的把握上。慢慢地,学生就懂得了从通读全文入手,根据不同的文章的特点找出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熟读静思的学习方法。

3.抓练笔。《争论的故事》一课是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主要讲兄弟俩争论如何吃大雁,结果大雁飞走了。学习时,我运用演读的方法,让学生表演故事,模仿兄弟俩争论的语气。在不断的朗读表演中,再去体会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学生对他们的争论记忆记忆犹新,并注意了許多说话时的提示语,演读时语气十分恰当,表演也很出色,这样对帮助理解课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最后当同学们意犹未尽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小争论,能不能说说呢,再把它写下来。学生兴致非常高,讲了许多场合的争论,如:《电视机前的争论》《课堂上的争论》《饭桌上的争论》等等,很自然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上去了。

五、严格要求,养成自学习惯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并能长期坚持,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张田若论小学语文教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2] 杨家丽,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特色发展[J];教育;2009年11期。

[3] 吴保明,浅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预习自学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