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玲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同时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学生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切实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大量引进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希望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文是其丰厚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基本学科和关键学科。学习语文使学生拥有鉴赏和创作能力,亦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还有助于学生强化交际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增强学生文化积淀中实现祖国灿烂文明的传承。因此,教师应开拓视野,深入传统文化教育,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传递给学生,既突出其艺术鉴赏价值,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树立爱国榜样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和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想教育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自身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想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必须保证自身的文化素养更高;要想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爱国的人,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爱国教育者。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切实采取多样的方法,去贯彻和落实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做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先行者。
(二)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词句的内涵,感受经典文字中描述的意境,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情怀,并懂得灵活运用。例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导致成绩后退而垂头丧气、颓废消沉时,可以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劝慰他。教师讲古诗词的时候,还可以配着水墨画,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并结合作者的出身和时代背景,充分解读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在体悟古代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之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音乐家把古诗词谱曲变成了音乐。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被改编成歌曲,歌声优美动听,学生乐于学歌唱歌,这样既能在低回婉转的歌声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也能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丰富感官
小学语文教学中会渗透各历史时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如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句、汉朝的词赋、元朝的戏剧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朝代的背景的视频或者历史情景剧,也可以播放一些带有朝代色彩的音乐,让学生不自觉地回到那个时期,穿梭在古今的时间河流中。在教学时,努力渗透一些时代因素。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感官,也能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感悟和记忆更深,用当时的思想去看待社会,由此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四)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渗透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国有诸多的传统节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节日最感兴趣。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及其习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有一定历史来源的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交代节日的来源,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分享这些节日的习俗,达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节日以及习俗的目标。如在春节的时候,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等;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赛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是传统的隆重的春祭节日,是中国人民礼祭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孝文化节。中国传统的节日还有很多,习俗各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传统节日,无疑可以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促使学生在多样的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
(五)在识字教学中渗透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起初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先识字,小学识字教学也能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学习“爱”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结合繁体字“愛”来进行讲解,繁体字“愛”中间有个“心”字,这就表明无论是待人接物還是为人处世都要真心、用心,由此引申出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爱自然等。通过古今事例来阐述这些美好品德,教师就教会了学生该爱什么以及如何去爱,让学生成为心中有爱之人,如此爱的文化便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传承。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5(11):277~278.
[2]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J].考试周刊,2013,25(7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