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素描课程广度与隐喻艺术思维深度探析

2019-10-21 11:00孟小锋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

孟小锋

摘 要:高校设计素描属于设计类学科基础课程,设计素描课程与传统造型素描课程相比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设计素描其课程框架较广,为设计服务是它最直接的目的。隐喻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方式,隐喻艺术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门类,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思维深度离不开隐喻艺术,隐喻艺术思维在设计素描作品的背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设计素描课程广度上,从隐喻艺术思维视角探析作品的思维深度。

关键词:素描造型;设计素描;隐喻艺术思维

一、素描造型与设计素描

素,原始的、单一的、质朴的本色;描,描写、描述与描绘之意。素描,它同哲学、诗歌、散文一样,可以从视觉、情感、美学层面上去素洁、简雅的描绘个人的生活经历,去隐喻个人的情感。素描造型是外来文化词,是西学东渐艺术产生之词,中国的传统画论并没有其范畴进行阐释。“素描在汉语中解释为:单纯用线条描绘临写物体,在绘画领域被称之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是通向其他艺术门类的桥梁”[1]可见,素描造型是用简洁的绘画手法对生活进行描述。素描一词是根据法文“dessin”和“dessein”,结合中国绘画特点译造而来,最初有设计之意,由此可见,这也是素描与设计最初的渊源之联。素描看似简单的描述,蕴含着无穷的隐喻艺术思维。寻根历史,最早有素描活动印迹的行为,可追溯至法国南部拉斯科洞穴壁画,这是人类最早原始绘画的图案样式,也是素描最早的造型呈现形式。

设计素描,与现代艺术有着密切、直接的联系,尤其是现代绘画,呈现的多数为设计思维理念,大部分借鉴了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如解构与重构、矛盾空间、重复组合等设计形式美法则。现代设计教育理论部分的发展明显晚于绘画艺术教育。1919年德国Bauhaus学校的创办,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Bauhaus学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完善设计教学体系的学校,这个地位的确立与教师伊顿(Johannes Itten)的杰出贡献有密切关系,伊顿,瑞士表现主义画家、设计师、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他是包豪斯学校最重要的教师之一,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伊顿影响了当今一大批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他的设计理论为以后的设计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素描与课程框架

设计素描一词最早由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专门为设计学科制定的《设计素描教学大纲》中出现,大纲中提出素描、色彩、工具、材料、形式美等相互关联的设计课题,为当下的中国的设计基础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设计素描是以设计造像为表达手段,为设计服务是它最直接的目的。

高校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其训练专题较广,概括为:构图研究专题训练、基础构成专题训练、结构研究专题训练、具象写实专题训练、解构与重构训练、多维视觉空间训练、抽象符号形态研究、多样表达设计创作。设计素描作为高校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体系与传统素描造型基础训练培养目标差异可见,传统造型基础素描主要是培养美术教师及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等艺术家,而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设计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快速表达创意能力,以表达自己的设及理念为主要目的。两者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对应的课程专题训练框架也不同。设计素描的课程理念是用画面服务于自己的设计产品理念。相比之下,设计素描的课程训练宽度较广,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专题训练较多。

三、隐喻艺术与设计素描

隐喻艺术思维,来源于古希腊的合成词metaphora,有转化、带来的意思。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意识。艺术隐喻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表达方式,应用于各种艺术门类。西方隐喻产生较早,随着修辞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这种修辞方式随着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而迅速繁荣起来,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文学著作,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曾提到“最巧妙的话来自隐喻”。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其作品《新科学》提出了“诗性智慧”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类似西方哲学家观点认为,隐喻首先来源于修辞学,其次隐喻艺术思维需要解决的是思维问题,具备了这种思维以后才是隐喻艺术。

隐喻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方式。中国最早使用较为广泛地为“比喻”,没有专门的隐喻思维系统理论。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周易》为中国最早的研究隐喻思维的著作,该著作中“观物取象说”等理论对中国隐喻艺术思维发展与研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唐代著名画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绘画提出了明确观点“画尽意在”,也就是作画时要将“意未尽”把握到位,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更高价值的作品。五代时期著名画家荆浩在其画论《笔法记》中记载“韵者,隐迹立行”,阐明了艺术隐的部分与其作用。元代画家倪瓒《画论》认为“写胸中意气”乃是画家的绘画精髓的逸气,这也是隐喻艺术思维在当时艺术审美的较高体现。明清时期,隐喻艺术思维在继承意境与意象基础上得到空前发展,中国隐喻艺术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发展,王夫之认为“意伏象外”、“景中情,情中景”,提出了“隐”与“显”得关系重点在“隐”上。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曾题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其作品多数为隐喻画作,如八大作品《孤禽图》。中国传统隐喻艺术思维类似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正是中国隐喻艺术思维典型的代表杰作,类似于司空图的观点“味外之治”、“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中国艺术的隐喻艺术思维的价值所在。这里不仅涉及文学、绘画还涵盖小说、戏曲、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

对于隐喻艺术思维研究,中外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对其研究史的历史,隐喻艺术思维其研究史相对较长,研究过程相对缓慢。斯泰宾认为“隐喻是一种不明说的比较”,就艺术创作来说,艺术家对生活的认知、对事物的概括都需要进行比较,才能最终对艺术作品的主题产生有力的说服力。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隐喻艺术思维方式,不同的艺术创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方式,设计创作者也不例外,其艺术思维也包含其中。设计素描作为视觉形象艺术,通过有意味的构图、有品位的主体设计、有耐人寻味的作品形式对现实生活进行缩影与压缩,设计者的情感把握,隐喻艺术思维的渗透,让设计作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读性。

文以载道,画见其心。设计素描的隐喻艺术思维更偏向于主动隐喻,侧重于主观设计使其作品符合创作者或消费者的直观设计需求,与其它绘画门类相比设计素描的隐喻艺术思维逻辑性更强,是一种更加理性且更加开放的隐喻,其隐喻是在设计活动中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当代艺术家徐冰先生的装置艺术《凤凰》设计稿,从设计素描稿开始,就赋予了作品深远的精神内涵与社会意义,这种隐喻艺术思维从设计素描期初就开始,从始至终贯穿其《凤凰》作品。设计素描的隐喻艺术思维不单单作用于自身的设计素描创作,间接作用于相关的设计产品,如景观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艺术设计隐喻。高校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挖掘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权衡隐喻艺术思维与设计素描的价值关联,更好的体现设计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中的专业性与实用性。高校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思维意识,隐喻艺术思维价值的探析与研究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推广,如何探索从设计素描直接更好的走向设计,如何让设计稿与设计产品说话,如何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風格,这将是每位参与学习设计素描课程者共同面临且共同思考的问题所在,同时也是参与、制定设计素描课程培养方案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良.设计素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

[2]王炳社.隐喻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德)包豪斯档案馆、(德)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包豪斯:1919-1933[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中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中职设计素描教学的几点反思
“设计素描”类课程在高职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探索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设计素描中的观念引导
中职学校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