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服务物理课堂教学

2019-10-21 01:28王普鑫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实验探究课程资源

王普鑫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关键词:课程资源 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整合

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教育的目标要由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正是一种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资源

长期以来,在展现物理现象的演示实验中,或在学生实验前,教师从头至尾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学生则按部就班地操作1、2、3,完全充当被动角色,这样的实验显然不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以为,如果注重转换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直接扮演研究者,就可使“探究式学习”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中,不再是少数教师的偶而为之。

我们也常会看到教师把“探究式”的实验上成“验证式”的学生实验课,学生不再是研究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着眼点是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技能考试,这反映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思想,与当前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是背道而驰的。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學习”,需要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设计实验过程、学会合理地获取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需要内驱力,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只有转变好了角色,学生即以研究者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发挥出自身的才华,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去创新,上述的教学要求才能达到实效。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有机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是一体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三个维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目标分割开来,离开知识和技能就不能谈过程和方法,而知识与技能又必须依靠过程和方法,从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巩固和发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思考、积极的探索,学生自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经历了过程,获得了方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了创造力,领悟了物理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这样,从中有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实验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力可能得到发展也可能变得枯萎,传统的单向式说服的教育方式,重在灌输,学生缺少亲历体验过程,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机械,他们的知识可能会越来越丰富,但能力不一定增长,变成了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离开了课堂,无法自主学习,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这就需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想象,在想象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体验了过程与方法,学会了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然后做习题巩固结论,认为节解的题越多就越厉害,在此过程中学生变得会解题了,可却越来越不喜欢物理学科了。要知道,不论多么简单的规律,都有其形成的过程,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亲历其规律的形成过程,掌握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体会出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对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亲身体验。例如,研究大气压强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盖紧盖子,问学生:“如果瓶底打一小孔,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猜想:会流?不会流?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结果发现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的兴趣来了,有同学提出问题:“在瓶子的侧壁上打小孔,水会流出来吗?”许多学生由于定势思维的影响,纷纷回答:“会流出来。”我又让学生亲自实验,已验证猜想,结果水还是不流出来。我又问:“是什么力量是谁不流出来?”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得出是大气压的原因。至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极高,提出了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猜想,我因势利导,然学生自己解释,相互交流,从现象到本质,从猜想到形成结论,学生找出结果,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大气内部确实存在,并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探究实验,寻找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要让学生明白,学会物理不是学会解题,学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解决自然科学中的问题。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向学生出示一条结实的绳子,说:“同学们一起合作,让两个体力很大的男同学拉住绳子的两端,那么一个体型娇小的女生能把这两个男生拉动吗?”这样,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展问题探究,通过实践发现,只要女生的绳子中间一拉就能够拉动,这时其他学生都想试一下,增加到4个男生拉绳子……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产生了:这如何解释呢?通过探究和分析,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教师可顺势而为,提出问题情境:如果是一辆小汽车陷在泥潭里,司机如何能把汽车拉出泥潭?学生纷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一条绳子,一端帮在大树上,一端绑在车上,司机从绳子中间拉,就能把车拉出来;有同学说,没有树,怎么办?又有同学找出了解决方案:找一根木桩,定在车前可以代替大树,也一样可以把车拉出来。

第三、教师要善于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实验。例如,在讲固体压强前,我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把一个生鸡蛋从半米高的地方抛到盘子里而不破,你怎么办?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装置,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实验,进行比较,看谁的设计好。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鸡蛋不破的真理。这样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就有了形象的认识,学生会发现物理原来是如此生动有趣,创造性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动手能力就会增强。在这种教育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哪有不喜欢物理的?

总之,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够只是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也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而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为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慧荣.整合课程资源 优化物理教学.百度文库

[2]徐继存。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7。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实验探究课程资源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