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李士芝
摘要:患儿对医务人员十分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进行静脉穿刺这一护理操作,哭闹、出汗、拉扯钢针等情况可使针管从血管中异位,容易引起患儿局部组织的疼痛、液体外渗甚至针头脱出,加之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的固定作用不强,因此脱落、异位的几率非常高。本文针对小儿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存在的优势展开分析。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优势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22-02
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因穿刺方便,痛苦小,穿刺成功率高,在小儿群体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留置针穿刺相比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的特点。由于留置针穿刺留置时间长,日常护理简单,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药物敏感性,这样既避免了外周静脉的损伤,也减少了对患儿日常生活的影响。目前在临床医疗上,留置针穿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1.静脉留置针的材质优势
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材质为不锈钢针管。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不锈钢的蕊,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留置针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留置针对患儿而言: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减少静脉损伤及静脉炎。随时保留一条静脉通路,方便用药及病情突变的抢救,让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和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相比较,留置针的套针装置(图2所示)更加简单方便,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小儿患者,使用留置针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针对静脉输液患儿在穿刺过程中使用留置针穿刺,可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于小儿患者来说,留置针的应用于能够有效避免患儿在穿刺进程中产生各种不良事件,以此来保障临床穿刺效果与安全性。同时,因为静脉穿刺会对患者身体自由造成限制,对小儿患者的活动行为带来影响。使用留置针可以尽可能降低外界對患儿产生的刺激,并缓解患儿在穿刺及留置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
静脉留置针相较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使用天数更长,且能有效降低穿刺后的并发症,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纠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此外,静脉留置针固定之后,患儿可以自由活动,减少患儿不适,固定留置针的同时又可以对留置针进行有效的遮盖,减少患儿由于对输液针的恐惧而造成的哭闹不安。因此对于患儿而言,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能获得比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更好的效果。
2.穿刺方法分析及优势
小儿患者与成年患者有较大区别,医院对输液患儿来讲是十分陌生的环境,极易产生害怕、紧张等情绪,加上患儿好动,和极低的配合度,在穿刺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不仅非常低,而且容易发生针头脱落的问题。留置针穿刺既可以减轻对患儿血管壁带来的损伤,又可以减小患儿穿刺中疼痛感受。此外,用一次性钢针进行输液容易造成患儿的液体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针头固定处胶布脱落,且会引发小儿的皮皮肤局部红肿等问题,若处理不当将出现皮下组织坏死、静脉炎等情况。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注意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儿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儿,不宜选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多静脉瓣,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患儿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处周围皮肤,大于辅料遮盖部位,以15-30度角度刺入,见回血后,降低角度,顺血管走向将留置针推进少许,保证软管在静脉内,退出针蕊,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回抽有回血并用肝素盐水冲管,用贴膜固定静脉留置针,贴膜标志穿刺的日期、时间。
在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四点要素:1、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将会大大缩短留置时间。穿刺角度不能过小,一般要保持在15~30度角内,穿刺针划伤静脉壁,会造成液体外渗或静脉炎。2、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3、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均会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4、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
3.对于患儿的优势的分析
在对小儿患儿的穿刺过程中,回抽无血、疼痛及患侧肢体肿胀、相关性感染、针管堵塞、药液外渗是常见的问题。小儿的静脉丰富,但因为其发育不成熟的原因,其静脉会呈现出管腔小、管壁薄的问题,一些小儿的静脉还有表浅、弯曲的情况,加上较直部分短,同时小儿自己也无主动配合的能力,静脉穿刺难度要比成年患者大得多,同时穿刺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要比成年患者高出许多。
而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小儿患儿常见问题,因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只留一软管在患儿体内,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减轻了患儿的自由的局限性,减少了患儿穿刺的次数及疼痛。当留置针在小儿血管内,且小儿的回血良好的话,留置针可以持续三到五天,甚至可达一周以上,这就减少换针的频率,同时降低了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对于患儿的家属而言,由于患儿年纪小,血管细,不明显,家长对这项操作要求高,家长在面对患儿穿刺不成功时,及容易与医护人员出现摩擦,静脉留置针可以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患儿的临床用药,便于急、危重患儿的抢救用药,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4.总结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应用到小儿患者,虽然静脉输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如何进行静脉穿刺却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来自于小儿患儿的活跃性,加上患儿的血管细等因素,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进而增加患儿的痛苦,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静脉穿刺失败也会导致小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治疗且迅速加重。
静脉留置针相比于传统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来说,具有很多优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更加简便、患儿在穿刺后可以自由的活动,同时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相比也更便于固定、不会脱落、留置时间较长等。目前临床上认为,在小儿患者的血管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首选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曾洁莲,张天舒,殷秋红.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钢针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9):159-161.
[2]牟冬梅,龙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5):148-149.
[3]余文娟,王静静,宋良燕.两种留置针送管方法的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