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聪 刘宝青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形式教学和应试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素质教育
1.前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信息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正在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引起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社会中,没有各种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将是“残缺不全”的人。因此,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2.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近20年以来,许多外语教师认识到在使用语言时,除了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起作用外,还有一种规则在起作用,即使用规则,也就是语言在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使用时的得体性。这样就强调语言的社会性。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外语时,既应当有很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应注意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因此,既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也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檢验自己的语言,然后在交流中改正,在交流中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著名语言学家托马斯(Thomas)曾说过:"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1)宏观上,教学模式转变应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语言知识的教授基础上,只关注词汇,语法和结构等外在形式,忽视了语言的文化传递和交际功能。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以“中文思维+英文形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或行为举止,使对方尴尬,甚至误会。
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的成败得失表明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都分。国外英语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也逐渐由单纯的结构教学过渡到“交际-结构-跨文化”综合教学模式。外语教学应该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日常基本交际:以掌握交际功能为目标,日常生活为重点,语言媒体为主。
●语言结构学习:以语言技巧训练为目标,语言结构为重点,语言媒体以外语为主。
●跨文化意识:以了解文化知识为目标,各种文化习俗为重点,语言媒体以外语为主。
2)微观上,在具体教学环境中应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时机,进行文化教育渗透,强调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意义,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外语学习能了解、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模式、日常习惯和风土人情,消除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
●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异性,辅助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外语教师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不是给学生一一具体地讲授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是以零散的个别文化现象为示例,时刻提醒学生文化差异的存在,教会学生去领悟文化内涵。
●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培养交际能力
通过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欣赏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或组织观看英美文化电影,让学生了解到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情况;阅读报刊、杂志,研究不同国家人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使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异域文化,使其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文化交际能力。
4.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不仅是一个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了解目的语文化,提高素质,拓展思维方式的过程。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只有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人民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情感和社会习惯等生活方式、思维方法,才能正确有效的交际。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樊葳葳.外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4] 平洪.英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
作者简介:
范聪: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硕士,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刘宝青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 硕士,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