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2019-10-21 09:59朱陈红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声势奥尔夫图谱

朱陈红

新体系教学法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它与传统音乐教学法有着明显不同。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他强调音乐教育应从节奏入手进行,节奏可通过“声势”来表现。“声势”是奥尔夫教学中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灵活多变是其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特点是“活”,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复杂,通过有规律的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从而使听觉的快速反应得到培养,同时也得到了节奏素养的训练。

多年的音乐教学让我觉察到我们的音乐节奏教学还是比较单一,如:

1.教学方式呆板,少肢体缺表现。

教师以自己原有经验为主,凡节奏型就用拍手来练习,很少用到肢体,程式化教学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2.节奏表现单一,少新意缺体验。教师按教科书上出现的节奏型内容教学生,缺少节奏知识的融合与组合,学生学的意兴阑珊。

3.缺乏“变奏”能力,少创新缺表达。不分年段、不分难易,节奏教学模式单一,不同年段学生其表现节奏的方法变化微乎其微,乐理上架构没有提升。

在参加奥尔夫培训的亲身感受后,一方面自己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用玩“声势”,尝试着将声势训练运用到我所带班级之中。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奥尔夫声势在节奏教学中的优势慢慢呈现,结合实践谈谈奥尔夫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声势图谱,有章可循。

“声势”:即拍手、拍腿、跺脚及捻指等肢体动作。这几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可以说生活中人人都会又时常在用。

1.以生为主初探声势图谱。我选择中段学生绘制声势图谱,优势之一他们已经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优势之二已经学习合唱对音响效果在听觉有建立,优势之三对音乐的具象思维还未被固化。

2.按生需求定稿声势图谱。如:在拍手图谱的选择中,各班都有自己的主意,符号多需要择优,四年级学生陆同学想到的办法最实用:将各班的图谱公布在音乐室内,通过投票来决定用什么符号作为拍手、拍胸、跺脚、拍腿图谱等,得票最高的符号就是声势图谱的最佳选择。以下是通过择优选用后的声势图谱:

二、渗透声势训练,玩中乐学。

游戏是儿童体验、实践和掌握音乐知识必需也是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年龄小的低段学生,活泼有趣,又能动一动的学习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1.基础声势,提高参与性。如:在一年级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用声势训练的:提示学生用好眼睛、耳朵、准备好“身体乐器”(手、脚),接着看声势图谱模仿老师与同伴进行声势互动,聆听音乐中“阿里里”均作抬臂拍手,每次听到音乐中的“阿里里”时自己拍手(两个八分)加捻指(一个四分),第二遍时再进行时捻指换成与同伴对拍双手(一个四分),学生清晰的看到了八分与四分的关系及时值长度。

2.变化声势,提高专注力。在演唱中,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点图谱再做声势,这就需要专注的听觉和协调的动觉,如:在五年级的乐曲《乘雪橇》中1-3小节第一拍拍手、第二、三、四拍上跺脚,从第4小节的强拍上做声势变化,学生做出声势反应,之后第7小节再新组合。

策略三、体验声势“变奏”,学有见长。

为解决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等,我尝试着用不同的多声部变化声势玩节奏的方法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1.單声部灵活声势效应。单一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并不能有效的检测出学生的节奏能力,灵活多变的轮流随机练习更能看出学生的音乐能力与节奏感。

如二年级的《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按音乐能力差异自主分组,聆听第二遍伴奏时出示两组声势图谱,我以手作指挥,学生随即配合音乐进行声势互动。

2.多声部组合声势“变奏”。

《茉莉花》是世界名曲,其音乐表现力不言而喻,节奏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更是各个合唱团的“必修之歌”。杨鸿年老师改编的三声部《茉莉花》,我将三个声部的节奏进行了分析、对比,或二声部或三声部组合声势,歌曲从第二部分开始,第一声部中有全音符(四拍)的地方加上四分捻指,休止的拍子上加八分拍手;第二声部的处理上与第一声部正好对调;第三声部休止处加入跺脚和拍手(四分、八分组合节奏)。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即兴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多种声势为歌曲伴奏,不受他人、时间等的制约,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这种让学生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了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可不失是一种绝妙的做法!

四年级的《白桦林好地方》二二拍音乐,节奏稳定非常适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采用多样化的“声势”可以表现歌曲的独特性,给了学生创造力发挥的空间。组合变化的“声势”加入使歌曲感觉和演绎效果明显不同:如在四(1)班中学生给第一部分加拍手、拍胸、拍肚、跺脚 (Ⅹ Ⅹ Ⅹ Ⅹ )、第二部分四分与八分拍腿 (Ⅹ ⅩⅩ Ⅹ Ⅹ )交替节奏,再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而四(2)班就不一样,他们给第一部分加了从强到弱的两个四分跺脚和两个交替进行的八分捻指(Ⅹ Ⅹ ⅩⅩ ⅩⅩ ),第二部分则(Ⅹ O Ⅹ O ),打击乐器伴奏则由每个小组自已讨论定下来,再配合练习。通过比较,很明显(2)班的学生的新鲜感一直保持的不错,而且效果也明显好于(1)班。当然,在课后我也和(1)班的学生交换了我的想法和建议,要想得到优于其他班的效果,还要继续尝试和努力。

奥尔夫“声势”对节奏教学有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即兴创编。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从乐学—会学——慧学,潜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开发与培养,真正体验到了成功。从节奏感的明显增强,乐理掌握扎实了,音乐表现力丰富了,音乐课堂也灵动了,学生痴迷于这样的音乐课。

猜你喜欢
声势奥尔夫图谱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图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