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33-01
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校构建律动课堂,聚焦核心素养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在学校大力推广使用“学历单”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我认为“学历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现就课堂有效提问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设疑型问题的设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一种让学生渴望解决又有些找不到路径的问题,既带着悬念,又离自己知识认知不远。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为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做足充分准备。列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知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是“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引发猜想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2.操作型问题的设置
先复习已学过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因为圆柱体也有底面积和高,于是引发学生猜想:圆柱的体积是否也与底面积和高有关系?
引导学生设法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和高切成若干小块,发现这些小块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按照极限思想,如果无限的分下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发现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底面积,而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就相当于原来圆柱体的高,而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真切体会实践发现的快乐。
3.互动型问题的设置
新奇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先告知:老师要把一摞纸分发给同学,但要同学要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把纸分发到每一个同学的手里?
生1:可以一人一人地发。
生2:可以一排一排地传。
师:没明白,怎么一排一排地传?先怎么……再怎么……
生2:先根据第一排的人数,把纸分成4份,再由第一排的同学同时依次往后传。
生3:也可以一组一组地传,就是先把纸分给三个组,再组内依次传。
师:第一排的8个同学一起传,需传几次?(6次);一人一人地发,需传(四十多)次;先把纸分给三个组,再组内依次传,需传几次?(十多次)
师:哪个方法更好?
生:第一排的8个同学一起传好。
师:一起传,在数学上又称“同时”。“同时”传,能把纸最快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这个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统筹、优化”(并板书),研究这个方法的人是中国的华罗庚。
课件显示:统筹优化的步骤:
第一步:从整体去考虑,创造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统筹。
第二步: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节约资源和时间,叫优化。
师:其实统筹就是“一题多解”,优化就是“多中选优”。生活中时时要用到优化,它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简单便捷。
紧接着,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统筹优化的方法来解决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中的问题)
开放性的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适当点拨,总结。学生反思自己并提出改进意见。
4.扩展型问题的设置
课堂新课教学后,学生往往举一反三很难,原因很多,老师的课后扩展问题,会教会学生主动思考,学会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发散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会及一反三。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结束后,扩展提问:一张长方形纸,怎么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周长和面积怎么算?让学生思考,也可动手操作。最后,学生发现:用长方形的宽做所剪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最大。然后,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拓展。
数学教师课堂有效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会学习,达到喜欢学习的目的。教师事事留意,处处留意,设计多样化的新颖的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