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岭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使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难点、疑点和易混淆的地方,进而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标。下面谈谈我在习题课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数学习题课的安排要恰到好处
习题课的安排必须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安排习题课。首先,当知识点比较多时,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有必要安排一节习题课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其次,在章节结束时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全面的回顾。最后,每一次测试以后上一节习题课拾遗补漏。
二、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
数学习题课的内容显然是学生的 “薄弱”之处,习题课中选取的例题、习题要针对学生实际,补学生之所缺,解学生之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可针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症”适当归类,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所选的例题、习题应在知识学习、解题技巧、易犯的错误等方面具有代表性,以便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习题的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开拓思路,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分类讨论问题是学生的弱项,学生对分类讨论题感到很难,易出错,往往出现漏解。
例1、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等于8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80°角有两个情况,当80°角是顶角是,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可求出来分别是50°,50°,当80°的角是底角时,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80°,20°,所以应填50°,50°或80°,20
三、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是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底,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习题的设计要有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①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②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五、习题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学生是数学过程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在每一次习题课后,教师首先要抓好学生的纠错联系,及时了解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加以个别辅导,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学会对错题分类,找寻其中的规律,整理出属于自己的错题集,使自己在今后的復习中有档可查,不在同一处跌倒两次。
为此,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发挥习题课的作用,推进学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