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梅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一个成员,是一种导致动物疾病的复杂病原体,可引起黏膜病、生殖障碍、先天性畸形、犊牛出生缺陷等复杂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持续性感染BVDV的犊牛会传染猪、羊、鹿等易感动物。BVDV持续感染会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1)BVDV感染无法直接识别,但在许多情况下,BVDV造成的危害在临床上显而易见;2)畜群间可相互感染;3)BVDV造成的损失并不局限于感染期间,而是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我国有20多个省份受BVDV侵害,尤其是新疆、东北各省、山东、内蒙古等主要产牛区。有研究指出,澳大利亚有86%的牛群感染了BVDV。尽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BVDV感染的疾病列为B类传染病,但在很多国家并没有实施严格、有效的控制方案。BVDV感染主要通过生物安全管理、防止感染动物接触、剔除已感染动物、接种疫苗等措施进行防范,以减少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BVDV可感染人类,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筛选抗BVDV有效药物尤为迫切。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探讨
一、中药抗BVDV活性的研究
目前,已研究的中药抗BVDV活性主要为体外研究,对体内研究报道甚少。中药(单体和复方)抗BVDV主要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研究对病毒的复制抑制、入侵阻断、直接杀伤与综合抑制四种作用。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方式抗BVDV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2014年,郝宝成等通过四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发现苦马豆素抗BVDV的有效率依次为综合抑制作用65.29%,入侵阻断作用42.52%,复制抑制作用65.05%,直接杀伤作用63.02%。2017年,郝宝成给Balb/e小鼠感染BVDV,后给予高(0.9058mg/只)、低(0.4529mg/只)剂量的苦马豆素进行治疗,发现苦马豆素可以上調因BVDV感染导致的机体IL-1、IL-4、IL-15、IL-12、IL-6、INF-a、INF-B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下降,并下调IL-10表达水平的升高,保护小鼠各组织器官免受病毒侵害。沙冬青主要成分黄酮类与生物碱类都具有显著的抗BVDV作用,但两者的抗BVDV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黄酮类对病毒的有效率(直接杀伤)高达89.44%,生物碱类对病毒的有效率(复制抑制)为79.80%。2017年,宋泉江选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研究连翘酯苷A对BVDV的作用,发现在BVDV侵染过程中,连翘皂苷可调节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水平与INF-y的过度分泌,促进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提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免疫球蛋白2a(IgG2a)和IL-2的表达,促进T细胞激活从而抑制BVDV复制引起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凋亡。金丝桃素、人参皂苷、五味子乙素与鹿角盘多糖都有显著体外抗BVDV作用。复方药物抗BVDV多选用清热解毒药物进行配伍。单个药物抗BVDV效果不佳,药物配伍后产生协同作用,可增强抗BVDV作用效果。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四种中药复方制剂不同的给药方式抗病毒作用强弱显著不同,其强弱顺序为:药毒同加时,莪术油>鱼腥草>黄芪>双黄连;先加药后接毒时,鱼腥草>莪术油>黄芪>双黄连;先加毒后加药时,莪术油>鱼腥草>黄芪>双黄连。黄芩栀子组合配方(黄芩、秦皮、栀子、大黄、牡丹皮、生地黄、诃子、石榴皮、厚朴、枳壳)治疗BVDV引起的牛腹泻疾病有效率高达95%,治愈率达75%。
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实用性药方有白芍散复方(白芍、车前子、地榆炭、金银花、滑石、大黄、白头翁、茯苓、甘草)、白芍汤复方(赤芍、黄苓、黄连、木香、大黄、金银花、连翘、茯苓、白术、甘草)。黄芩、黄柏、栀子等14味组方方剂中水提物与醇提物对BVDV均有抑制作用。开发低毒中药作为增强免疫应答疫苗佐剂己应用在抗BVDV疫苗中。弱毒活疫苗(MLV)和牛灭活或灭活病毒(KV)BVDV疫苗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MLV和KV疫苗通常被设计为同时包含BVDV-I和BVDV-II抗原。为了能够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BVDV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同佐剂如明矾、皂苷或它们的组合己被添加到疫苗制剂中。增强免疫应答疫苗佐剂最常用的天然物质之一是巴西栎叶皂苷,它具有促进剂量分配的潜力,减少了BVDV疫苗所需的抗原剂量,对增强抗BVDV能力效果显著。
二、思考与展望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问题、人畜共患病问题的日益凸显,兽药的研发成为研究热点。BVD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因缺乏有效的防范及治疗措施,对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等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开发高效抗BVDV药物是此方面研究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人畜共患病种类的日益增多,开发可以预防人畜共患病发生的药物也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药物抗BVDV研究中尚存的问题,明确药物抗BVDV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是药物抗BVDV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防止病毒对化学合成药物产生耐药性,在治疗BVDV引发的疾病时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式是应当考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