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洋
摘 要: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情感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接下来便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能够解决现存问题、落实情感目标的教学策略,例如,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视、对文章的情感因素加以运用,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目标;落实现状;解决对策
首先应当明确一点,情感目标的组成包括态度、情感及价值观,其中,态度是指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及生活态度,情感指的是美感、道德感还有理智感,价值观则由人生观、社会观组成。只有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落实情感目标,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情感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现阶段,各小学基于情感目标所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仍旧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小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将成绩视为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衡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态度、情感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情感教育,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其次,情感目标往往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量化的效果,因此,开展以落实情感目标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时,只有保证学生及时反馈情感教育,教师才不会产生懈怠心理;最后,少数教师不具备应有的人文精神,缺少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的热情,用来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时间较少,另外,如果教师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在围绕着情感目标展开教学时,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也就难以得到激发。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视
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始终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才能够体会出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情感,因此,也可以说生活是情感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个人经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阅读文章时,往往很难凭借自身的能力,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文章情境,对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进行创设,再将二者相联系,使学生可以从文章中人物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文章内容与情感,最终完成落实情感目标的教学任务。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在针对这篇文章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作者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接下来的人生”这一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向“一整天都无法休息”这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常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进行转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
(二)对文章的情感因素加以运用
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兼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的阅读内容。正常来说,文章包含的情感因素有两种,分别是隐性情感因素和显性情感因素。隐性情感因素的特点如下:作者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对自身情感进行隐晦表达,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课文,往往不具备明显的情感色彩,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虽然作者通篇没有提到自己的情感,但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通过描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被践踏的命运,对热爱祖国文化、痛恨侵略者等情感进行了流露。在针对该类文章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情导情,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的世界,从而对课文情感加以体会。显性情感因素的特点则是作者在課文中对自身的情感进行直接表达,一般情况下,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该类课文,便可以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具有准确的了解。
(三)通过想象和思辨挖掘文章情感
要想保证阅读教学活动取得和预期相符的成效,对课文进行阅读是基础。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丰富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凸显隐形情感因素。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在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父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儿子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的?在长达36个小时的挖掘中,父亲是否表现出了担心?引导学生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父亲在挽救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和信念。另一方面,通过思辨的方式,对课文情感进行升华,为学生创设辩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说明自己看法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随着不同思想间的碰撞,学生对文章所包含情感的感悟也会变得更加深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只有落实情感目标,才能将语文打造成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希望上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给教师以启发,为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梁泽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98-99.
[2]杨亚花.注重细节,多渠道进行小学语文情感目标教学[J].学周刊,2017(3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