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新课改下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力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和应试课堂的传统性和死板性,随着如今教育的主流,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佳年纪。然而,初中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在自控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并且,他们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妙趣横生的讲解,如果老师不能做到生动有趣,学生则很难买账。本文对激发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导向,以此作为激发初中生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动机;初中生
《新课标》要求如今的语文课堂必须充满发散性和创新性,成为一个多样化,学生与老师亲密互动交流,充满实践性的课堂。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反思,能多一点创先和改变,而且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以分数来单纯地衡量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守“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下面是对激发初中生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探讨。
一、开展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语文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激烈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养、创新精神、合作和开放的视野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和沟通等所有的基本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1.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去看
初级阶段——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的教育体系,儿童的心理年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一种水平,特别是思维的活跃程度显著提升。虽然现代心理学的思维的确切功能,脑科学一直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它的发展和个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据。更重要的是,大脑结构和功能决定学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因此,在学校教育和正规培训,一个基本条件是相对完整。学校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智慧的最有利的社会因素,所以孩子们在适当的教育智慧下可快速发展。
2.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看
学习需关注学习的主体,语言学习更强调小组合作性。语文学科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因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是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文学习质量。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自然明确定义,凸显了语文教育从一个纯粹的“工具”向关注“人”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课程改革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
3.语言是一种实用的学科
张志公先生说过:“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制定心理实践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言学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课程顺利实施,得益于社会”是学习的基本规律。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方式上的改革,让学生从小开始树立正确意识,掌握科学合理且灵活性强的学习方法,将来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是典型的授之以鱼。学生会一直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中,很难提高。而探究教学模式讲究的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自我梳理所学知识,并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第一步,展示课题,即老师当堂出示今天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心理有一个预热,不需要立马解说,而要让学生自己观察,主动思考,让其自觉联想,形成一个自觉思考的网。
第二步,学生在看到课题之后,联想起以前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教师在讲授唐诗时,学生就会自行回忆自己之前还学过哪些唐诗。
第三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对其“联想”和“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汇报。
第四步,老师对课题进行解析,并且引导学生,对其提出带有主观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一定不能是稍翻阅课文就能找到的,应该是需要开动脑筋才能得出答案。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发现学生比以前活跃不少,可见此种方法的可取之处颇多。且纵使如今教师不再充当填鸭人的身份,却依然是学生的第一引导人,加之初中生都处在最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和崇拜心理的年龄段。故而作为一名新课改下具有新思想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满爱心和理想,以及把学生培养成打破应试教育局限性,能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的坚定决心。
2.充分利用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力求把传统课堂转化为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与教师培养并保持融洽关系的新型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保护并及时发现并发掘学生的优缺点和潜力,从而助推其今后的发展。并且,实践活动体现的是“互动性”和参与性”,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还让其知道老师并不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而是一个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好朋友。
3.激发并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这一小点中,我们谈到,此种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为学生出示课题,然而,出示了之后却不急着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故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主动思考,而不是“大脑一片空白,等着老师嚼碎了饭菜再喂给自己”。换而言之,如今的教师可以是“主厨”,然而不能是“保姆”和“奶妈”。通过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真正从书本上搬到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发言比较踊跃,并且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都不甘落后,都自我去寻找答案,老师只充当引导者,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些。
4.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讲究的就是“授之以渔”,老师的“脱手”本来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如今相信我们,觉得我们这些课堂的小主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不是只有老师推一下我们才会动一下,而是只要老师给我们大致的方向,我们就知道自己去努力。相信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自身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也会很开心的吧。”故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鼓励。试想,如果老师对学生不能完全放心,又怎么会脱手,让其自由发挥,“个人修行”呢?
结论
如何让初中生们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广大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今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答案——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作为笔者,本人通过翻阅书籍和总结之前的教学经验和启发,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样教学模式做出如下总结: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和如今新课改政策下的大势所趋,它能在充分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前提下,突破局限,力求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而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而非灌输者;重视课堂的参与性与师生的互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还能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力度,使得课堂更加和谐,提升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效率,而且我觉得能减轻其劳动强度,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语文学习编辑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王淑媛.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思[J].林区教学,2013(4):25.
[5]龙梅.激发初中生兴趣,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216(8):72.
[6]汪专政.试论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63-65.
[7]彭志忠.开启兴趣大门 激发学习动机──语文兴趣教学的初步尝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