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富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学生的生活与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文言文毕竟离现代的生活太遥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文言文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文言文素质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不明道,又怎能去“传道”呢?教师无学业,又怎么能“授业”呢?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源源不竭的泉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受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影响,学生能够从很多渠道摄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单纯地依靠一本参考书来面对莘莘学子,这样的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学高人之师”的古训,“名师出高徒”的俗语等,都生动地说明了学识是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课来。
二、落实字词的积累,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文言文教学,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的量是学好文言文的重点。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想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只剩空谈了。但是,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外不去及时地阅读文言作品,也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要加强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其中课外阅读也是必须的,其中,有很多的古文名著和短小的散文精品集,比如,《岳飞全传》、《杨家将》、《古文观止》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们去阅读,在关键的地方还要给予学生点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或者句式运用到课外阅读的实践当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运用,在运用中去巩固、加深和熟练,把精读和博览相结合,这样,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升。
三、注重文言文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古人云:“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都非常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文言文当如此,有感情地诵读也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因此,在学習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要旨。其中,大声地朗读,口熟成诵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此,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去理解文意、体味情感并且去感受作品构造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的能力。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还能够弄清其义,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起教师的指点还要好许多。
四、“细品”为重,领会文本
文言文的教学要讲究“炼字”,因此,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 时候,要注意品味文言文的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文章的把握,这样可以逐渐地加强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培养兴趣。比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大意主要表达的是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以及自我排遣,同时还表现出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文章中有 一句写景的好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传统的教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直译的方式直接把白话内 容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把其中的美感完整地发挥出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几句写景的句子营造出一个自己理解的意境来,然后再动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美景都写下来,这样比起直白地灌输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五、掌握文言文的教学规律,教会学生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任务。因为通过翻译成现代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教师可以主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在古今语言的转换过程当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积极地寻找古今汉语的异同点,努力寻找出学生文言文的语 法规律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学习文言文翻译的口诀:如,通读全文,领会文言文的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要字字落实,坚持直译;此外,还要补充省略,调整词序;其中,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等,让学生根据这种翻译规律,提高自己翻译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挖掘出作品的文化价值来,体味出文化的意蕴,并且还要能够让学生感悟出优美的意境来,其中,积极地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跨越时空,拉近文言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因此,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大胆地探索与创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古典诗词。笔者也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大背景的倡导下,并且在各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的难题也会各个攻破,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学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的教学也会让灿烂瑰丽的文言文文化艺术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来。
参考文献:
[1]郭仕康.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3).
[3]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