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指导的有效方法

2019-10-21 08:03席卫江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古诗词小学语文

席卫江

【摘 要】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不小的比例。小学生诵读古诗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其含义难以理解,仅仅停留在会背诵的层面。为此,本文针对此现状,主要结合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全面地梳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有效的古诗词学习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指导方法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古诗教学的要求,即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也是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形式,学生从小开始接触这类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其情操。接下来,笔者首先梳理了目前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有效的指导方法。

一、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

第一,学校方面:诗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信息化教学设备、资料不齐全。整体来看,小学校园内的古诗词文化氛围不浓厚。我们学习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身处该文化环境中,能够时刻感受文化气氛,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吸收到该文化。校园环境中如果具有浓厚的古诗词文化氛围,小学生能够在心理产生较大的反应,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古诗词,进而增强学习效果。此外,部分地区的教学硬件设施老化,且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较少,教学形式和内容较单一、枯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感受和效果。

第二,教师方面:古诗词修养水平不够,教学方法枯燥,目标设置不到位。据笔者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本身对古诗词不太感兴趣,缺乏深入的探究意识,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部分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上设置的教学目标与在实践中的达成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在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和理解,不太关注其中的意境以及学生文学素养是否得到提升,这是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偏差的主要原因。最后,语文教师所采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也遵守着同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生常常感到课堂没有意思,像有趣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角色扮演等方法,都是教师较少使用的。

第三,学生方面:整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式机械死板,学习效果不佳。首先,由于难以理解,小学生普遍对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强烈的兴趣后,他们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整体的效果不佳。据笔者调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背诵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但是这样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且容易忘记,不愿意做笔记等,导致记忆和理解效率不高。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

1.学校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古诗词文化氛围

古诗词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快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中拥有一种非常浓厚的诗歌氛围,可以说是诗歌的天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处可见,随时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感受不到古诗词的文化氛围了,唯一与之有关的可能是与古诗词文化有关的古装影视作品,但也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根本无法传递出古诗词经典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学校学习古诗词,还能够感受到一丝文化氛围。为此,笔者认为,学校方面,首先应该在校园环境的优化上下功夫,在公共活动区域张贴、悬挂一些古诗词书法作品,让学生在平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每日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另外,还可以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2.创设优美情境,于无声无息中调动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词语描述,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创设的意境中领会诗中的思想情感,再现艺术想象,从而感受到美的意境,进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古诗词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是最合适不过了。

比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确的春天。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那么,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怎样美丽的景象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研读《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如此,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引发了学生的想象,产生了对文本强烈的求知欲,达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有了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诵读,体会诗词内涵感悟诗人情感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且讲究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非常适合诵读。为此,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大声反复地朗读,在多遍的朗读中逐步体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配上舒缓的音乐,使其在音乐的烘托下不自觉地加入感情地朗读,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古诗的诵读形式,如单人诵读与其共读相结合的方法等。

例如,教学《长相思》这首诗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反复且出声朗读,直到顺口为止。之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请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为大家朗读,教师则借此机会抓住其中的生字“聒”,为学生解释其含义,再读,又抓住一个多音字“更”进行分析,初步感受纳兰性德昼夜不眠的事实。此朗读过程能够让声音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听觉表象。之后,在读顺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让学生齐读,紧接着自己默读,同时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插图、注解、分析,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身在哪?心在哪?促使其想象征途中的情景和故园情景,同纳兰性德一起感受那种身心分离,“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痛苦与相思之情。当再次齐读时,学生们自然就能理解那份相思。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模块,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增强其对古诗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仇英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12(20):170-171.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古诗词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