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俊
【摘 要】 教师要树立着力于教材文本之一篇,着眼于广阔文本之一类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语文教材文本的精髓,并借助于教师广泛拓展的一类或者一组文本,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链接阅读内容、统整教学资源,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要以作者为主线,在群文阅读中感知表达风格;以文体为抓手,在群文阅读中洞察表达规律;以版本为载体,在群文阅读中探寻表达用意。
【关键词】?表达风格;内在规律;探寻用意;群文阅读
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语文教材中典型优质的范文,同样也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堂内外的阅读。教师要树立着力于教材文本之一篇,着眼于广阔文本之一类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语文教材中文本的精髓,并借助于教师广泛拓展的一类或者一组文本,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链接阅读内容、统整教学资源,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作者为主线,在群文阅读中感知表达风格
在常态化中,很多学生都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文本的内容层面上,貌似潜藏在文本世界中进行了深入而通透的理解与感知。事实上,文本感知的维度和层次绝不是僵硬、逼仄的,而需要让学生在深入文本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从外围世界进行探寻,真正为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其中,关注文本的作者,并围绕着作者进行文本的拓展与延伸,便是群文实施的有效策略。
以教学统编版四下第一单元中《宿新市徐公店》为例,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手笔。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古诗学习中“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悟诗境”等板块活动之后,让学生意识到杨万里的诗歌中往往通过简洁白描化的笔触展现鲜活的画面,并以儿童入诗,将儿童之活泼天真与春天之烂漫生趣,有机交融,形成了较好的表达效果。从这点出发,教师则将群文阅读的落脚点放置在诗人杨万里的身上,并先后拓展了关于杨万里的一组作品:《小池》《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稚子弄冰》。一方面,教师利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所积累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所拓展的群文阅读过程中,另一方面再对四首古诗的内容进行实践习惯的表达与探寻,让学生对杨万里的创作特点形成深入体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践行群文阅读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在拓展群文时也不是毫无根据,而是从诗歌的作者杨万里的创作风格出发,拓展了一组与教材中古诗相类似、相关联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彼此链接、相互对比、高效统整的阅读资源,从而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感知了表达风格,感知了诗人的创作特色,可谓一箭双雕。
二、以文体为抓手,在群文阅读中洞察表达规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逐步呼吁,要彻底扭转阅读教学无视文体而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即不管面对什么类型文体的课文,教师总是采用相同的策略,引導学生运用相同的思维进行学习。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的尴尬,有专家提出了“文体在左,学情在右”的观点。这对于群文阅读的落实也指明了方向,更开辟了全新的渠道,即紧扣文体进行群文拓展与阅读,帮助学生在统整串联中把握文本的内在特点,洞察相同文体下内在的表达规律。
就以教学统编版四下第五单元中《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出自名家叶圣陶先生之手的文章为例,教师如果无视文体特征,会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游玩的过程。如果从游记的文体入手,教师就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板块:(1)整体感知,理清线路,提炼游记描写的基本构思与框架;(2)明确对象,感知特点,提炼游记创作的核心内容;(3)深入感知,辨析欣赏,提炼有机表达的言语特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统整性认知,教师则拓展了一组典型的游记散文《黄果树瀑布》《早》,分别从移步换景的结构层次、鲜明聚焦的表达内容、具体特色的言语特质等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对这一组群文精心深入探究与思考,在阅读中、在探究中洞察游记的表达规律。
三、以版本为载体,在群文阅读中探寻表达用意
由于语文教材的特殊性,很多经典性的文本在选入教材之后,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修缮和删减,甚至有不少的内容改动还会较多,这就出现了教材中课文与原文有着较大出入的现象,也有各个版本课文之间的不同之处。这就为学生从另外的维度和视角进行感知提供了基础,有效地历练了学生内在的思维感知力,为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探寻内在的表达真意奠定了真实的基础。
比如教学统编版四上中《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教师除了依照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理解大意、梳理情节、感知人物、探寻意蕴,在惯有思维的浸润下,学生深入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作为神的伟大。除此正常的教学之外,教师拓展了《希腊神话》中的原文部分,并将各个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这篇课文同时呈现,形成一组以普罗米修斯为主题的类群文本。在这样类群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本情节内容的补充,比如:还有哪些神来劝说普罗米修斯?而普罗米修斯又分别是怎样回绝的?这样的拓展补充对于学生再次深刻认识普罗米修斯这个神的外在形象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也可以在群文对比中感受不同版本在遣词造句过程中的差异性,从而为学生深入辨析词语的质感提供了极好的对比范例,也可以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将在不同版本的细节中所形成的感受,反刍到教材课文中。
这种形式的群文阅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认知方式,开辟了对普罗米修斯进行深入洞察的渠道,有效地引领学生在深入阅读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提升。
群文性阅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走向和趋势,这不仅契合了学生的内在思维特点,还顺应了语文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教师要善于紧扣作者风格、文体特征和版本异同的角度,积极为学生拓展极具类型化的文本资源,真正为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