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19-10-21 08:27冯绍益
现代交际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培育路径文化自信

冯绍益

摘要:阐明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来源,明确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从青年学生自身的角度,对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化自信 青年学生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49-02

一、文化自信内涵及来源

文化自信是人的自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经济上,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治上,中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牢牢把握自己的政治话语权;国际事务中,中国方案正在为解决一系列重大世界性难题,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1.文化自信是有机整体

通俗来讲,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因此,文化就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类社会创造了文化,文化体现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度,华夏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虽几经磨难,但从未间断的文化。文化自信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民族命运与文化命运休戚相关。归根结底,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和血脉,自信是从容坚定的心态,它包含着对自己成绩的肯定认可,包含着对自身不足的全面认知,更包含着对他人包容的胸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饱含着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对中华民族智慧祖先的礼赞;也饱含着对英勇斗争、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崇敬;更饱含着对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无数当代中国人的深深敬意。

2.文化自信源于民族自强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和国力的衰微,加之政治的腐败、军队涣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和压迫,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一部分中国人在丧失了民族自信力的同时,也丧失了文化自信心。看看当今的叙利亚与伊拉克更不难明白,一个国家并不是单纯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可以免除灾难。虽然两河流域的星月沃地孕育了璀璨绚丽的古巴比伦文明,但当国家处于分裂动荡,民族处于危亡之际,再灿烂的文化也不可能独自辉煌。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回顾历史,为的是更好地向前奋进。正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走在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在开启复兴“中国梦”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复兴。

因此,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是高调空谈,而是实事求是的底气,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决心和实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就;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持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力军。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要求。培育和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

当代的中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已步入攻坚期和关键期。当今世界,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正逐步上升为文化影响力的博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已经成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群体,必须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

三、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要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实现世俗形态的大众化转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共识,凝聚力量,以平视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文化自信成为引领新时代青年学生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蕴含于道路自信的坚强定力;扎根于理论自信的与时俱进;来源于制度自信的构建与完善。

1.知识积累是前提

扎实而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青年学生要秉持平心静气的学习态度,做到学思结合与知行合一,要充分發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蓄文化自信的内生力量。

青年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何为优秀?其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于和时代精神的相互融合,在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借鉴与补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之理性批判态度的具体表现。青年学生要对文化典籍和经典文献进行反复研读,在认真学习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从身体力行的生活实践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在充分了解、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要在继承中弘扬,在辩证否定中寻求文化创新。创,在于破旧,是在明辨精华与糟粕基础上的去粗取精;新,在于立新,是在继承优秀成果基础上的推陈出新。

因此,离经不叛道是青年学生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则。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要敢于突破与时代精神不想符合的成规陈说,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交流借鉴是关键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关键。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通过文化间的交流,青年学生能够体会和感悟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需要平心静气的学习态度,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在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中保持辩证否定的理性批判精神。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去粗取精的“扬弃”精神。洋为中用、兼容并包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但究其目的,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此,以我为主,择善而从,是青年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青年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心。

总之,离经不叛道,崇洋不媚外,是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原则;博闻强识,交流借鉴,是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信——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7):4-9.

[2]陈先达.文化自信:做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

[4]陈先达.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N].人民日报,2016-12-0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培育路径文化自信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