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英
[摘要]小学六年级和一年级两个完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行为习惯、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年龄特点;行为特点;言传身教;家庭教育
从事教育二十载,从刚刚带完六年级毕业班到又重新回到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从十三岁到七岁,我的年龄从三十岁到四十岁,年龄的跨度让我有了颇多感悟。
一、适应学生特点与他们一起成长
六年级的学生逐渐成熟,他们在叛逆的同时也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与他们在一起时,我更多的是他们的哥们儿、朋友。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课后给我起一个他们认为很贴切的“外号”,评论我的言行,也少不了会嘲笑我,甚至会鄙视我的某一个不能算是优美的动作。而女生则更愿亲近我,会主动挎我的胳膊,和我聊一会儿她们感兴趣而有时让我摸不着头的事儿。最令人难忘的是,当面临毕业离校时,他们会比想象中更重情义。作为教师的我们,谁不会经历过几次与学生毕业分离呢?也许你经历过多次,每次我相信你还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强,你会被学生们那一刻所特有的成熟、向你独特的表白而泪流满面!
这就是与你相伴了六年的你的学生们,与你新接手的刚入校门的一年级娃娃相比,与他们沟通起来要轻松许多。六年级叫学生名字,一年级叫学生宝贝,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家里是宝贝,到学校大多数孩子也喜欢或者习惯你称他们为宝贝。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让我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这些刚入学孩子的步伐了。你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想说的表达不明白,一段时间,我是无比想念我那些刚刚毕业的孩子,哪怕是最淘气的也是值得想念的。冷静思考其实也没有什么,这就是年龄的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喜欢你,会主动帮你做事,会用认真的学习态度表达对你的爱;一年级学生喜欢你,会到你的面前来撒娇,会摸你的手,摸摸你的头,慢慢的他们也会长大。我也在不断地与他们一起成长,三十……四十……五十岁……
二、变换角色,从严师到慈母
最近听过一句话,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是神。而我们这些老师往往是用神一样的言行,做着神经病一样的工作。记得六年级时有一个葛同学父母离异,叛逆性极强,有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我批评他几句,他居然与我顶撞,甚至出言不逊,完全没有了对我的尊敬,那架势似乎要踢我一脚、怼我两拳。我也犯起了神经病,总是想着无论他怎样,毕竟要离开我了,我还是想让他有一个圆满的小学生活,改变他是我这个神经病一直坚守的。于是,我收起了我的暴躁,收起了我的火冒三丈,收起了我的損害他心灵的话语。我试图改变与他交流的方式,我静静地看着他,足有五分钟,他开始时目光敢与我迎合,一分、两分、三分……他的目光开始躲闪了,我知道我就要赢了。是的,他知错了,而且一直到毕业的那天,他都是羞答答地偷瞄我。听说在初中他成绩也不错,而且还与同学说过忘不了我呢。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你的严厉目光他们能够读懂,而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娃来说,你又不得不变成慈母。现在一年级有个孩子叫王楠,上课没有一点规矩,想说话就说话,想爬就爬,书包从来就是往地上一扔;上课时不听课,画一些很抽象的线条,下课了更无法无天,偷偷摸摸拍这个一下打那个一下。我身边告他状的同学络绎不绝,这还了得,扰乱了我的课堂,甚至下课也不让我有片刻的安宁。我生气了,站在他面前特意大声喊他的名字,训斥道:“上课呢,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你不听课还瞎画,画的都是些啥?我讲的你都听会了吗?”我抢过他的画,揉成团扔进垃圾桶。回头看他,让我猝不及防的是他把文具盒扔了,紧接着嚎啕大哭,那声音让我顿时不知所措。五十双眼睛一起看向了我,此时的我好尴尬,我想快把他拉到办公室,别在班里让其他孩子笑话或者效仿。我拉着他的胳膊,试图让他和我去办公室,这一拉换来的是比刚才又高出80分贝的哭声,我呆住了。也许是六年前我带一年级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也许是时间相隔六年我淡忘了。六年级和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这么大的差距呢?硬的不行来软的,我不能让这节课就这么荒废掉。我使劲儿往上扬扬嘴角,说:“王楠,听你妈妈说你是一个最听话的孩子,说不哭就马上不哭了,我想看看你妈妈说的是真的吗,你看咱班王南多乖,知道爱哭不是好孩子,人家就不哭了,真乖,真乖。”我都佩服自己当时哪来的奶奶级别的范儿。我的严师形象啊,全都被慈母心给融化了。
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说一句表达完整的话开始到流利地朗读,从班级纸片满地到纸不落地,从不顺心就满地打滚撒泼到坐住凳子认真听课,从乱涂乱画到认真书写,从衣冠不整到校服统一红领巾胸前飘,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引领这些稚嫩而又可爱的“白纸”们,让他们每时每刻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断地描画自己的五彩图画。小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我们更应该蹲下来,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融入到他们当中,取得他们的信任。很喜欢一下课我像一个母鸡一样,孩子们像小鸡一样围绕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这就是别的行业无法取代的独有幸福吧!
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言传身教的机会,要求学生做的我们不妨先去做一做,这样胜过对学生千言万语的说教。为了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我利用网络每天在微信上发我读书的视频,并在群里喊孩子们和我一起阅读。先来个不间断阅读二十天,到日期时发奖状进行鼓励,第一次只发出十几张奖状,我还是坚持阅读并鼓励后加入的孩子,这样第二次坚持不间断阅读三十天,由家长监督和报名,我成功发出四十多张奖状。今年二年级的孩子们每天阅读四十分钟,这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好习惯。我深感,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于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每一个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细节中。
四、家庭“护犊子”的教育方式有时让我们甘拜下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家长对孩子关爱有度,在教育孩子方面与老师有很多共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在学校里首先我的孩子不能吃亏,其次才是谈孩子的教育和学习问题。今年我们班里有一个孩子做唇腭裂手术,因为怕其他同学碰到他正在恢复的伤口,所以我把他调到第一排靠边的单独的一桌儿。因为他个子高些,从后排调过来必然就得有人往后调一下。其身后的一个孩子成绩较好,我平时也比较关注,并且以他的身高、体重坐在那个位置一点也不为过,只是调动一桌的距离。孩子没有说什么,欣然接受。第二天孩子说:“老师,我妈说我的眼睛不好,又没有到佩戴眼镜的时候,所以我在这个位置看不见。”我说:“好,你先适应一周,如果真的看不见再和我说好吗?”时间记得真准,一周后他爸爸发微信了,说孩子同桌不好,孩子看不清黑板。我知道这事了,不等我再和孩子沟通,爷爷奶奶一起找上门来,嗓门大大的:“我们家孙女儿看不清黑板,老师给调调坐。”我的天哪,这架势岂容我这个小女子招架得住。我教育我的学生,同学之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是,他有病为啥我们要让他,我们往后调一坐那不是吃亏了吗?老祖宗的吃亏是福,他们可不这么认为。
当然,这只是个例,我们做老师的更多时候是享受在家长对你的信任与依赖的那种小幸福之中。悠悠是新转来的孩子,她的妈妈有一天打电话给我,哭诉了她和女儿因为作业争吵得不可开交。二年级的孩子,把一个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妈妈气得向我哭诉,这其中的严重性不言而喻。悠悠的妈妈说:“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已经无从下手了,她居然和我对视着,向我大吼。”我安慰她说:“没有关系,交给我吧,明天我来和她谈谈。学习上也交给我吧,我来帮你捋顺。”说心里话,对这个新来两周的孩子,我没有完全的了解,但我不能让这个时候打电话向我求救的家长感到失望和无助。我拿出我20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设想了好几种与孩子谈话的方式方法,我要让家长继续信任我,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我坚信,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爱在哪里感动就在哪里!我愿与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共铸辉煌!
参考文献:
[1]朴连玉.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J].教育学文摘,2018,(05).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