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军玲
摘要:新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乐趣。本文通过讲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智能、心理及个性的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朗读、背诵、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阅读能力;自读自悟;养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34 - 01
“阅读能力”是指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有效地阅读文章,有质量地读懂文章及其它课外读物。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智能、心理及个性的发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创设情景,包括模拟文中的场景、提供道具、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中与学生一起朗读、表演,融洽阅读的氛围,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其次,营造一个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的汇报心得,可以设阅读擂台读优美语段,也可以改编课本或课外剧来演一演。最后,采用激励式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来自于老师、同学,也可以来自于家长,让学生在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下不断增添前进的勇气。
2.自读自悟乐在其中
新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乐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总是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读。另外,学生在白读课文时,可以随时质疑提问。我把学生质疑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班内交流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各抒己见,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了。此时,我无需再多言,学生对朗读课文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閱读中孩子们释放了自己的灵性,再现了创造力,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阅读课文。
3.边读边想边读边注
入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中,学生在书上留下自己的评点,评点的内容包括:关键词语和特别精辟语句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还可以随手记下阅读时的联想和感悟,这样对文章就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当学生再次翻看时看到自己的批注和评点就能很快回忆起学习的内容来。
4.借助工具养成习惯
学生阅读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小毛病: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打报告问我:“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老师这个词什么意思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养成使用《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丁具书帮助自己扫除字句方面的障碍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新词要查词典,自己去解决问题。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现在学生们已经可以自觉的快乐阅读了。
5.养成朗读,背诵的好习惯
朗读和背诵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言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丰富学识,还可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背诵训练使背诵能力得到提升,背诵也就不再是艰涩畏途,而是积学储宝的手段了。
6.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孩子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段,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评价。可长可短,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播种一种思想,你就收获一个习惯,当我们为学生播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督促他们去体验阅读的美好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因阅读而灿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