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0 05:47王小牛
学生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诱导法巧用激趣

王小牛

摘 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诱导法作为一种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方法,能够使得这种情况得到改善。课堂诱导对于每一堂课来说都必不可少,授课教师熟练掌握一些诱导技巧也十分必要。适时、适度、激趣、全面、肯定,恰时提问,掌握分寸,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疑点自然而然得到化解,毫无疑问实际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诱导法;巧用;激趣

引言:

出自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此句中所提及“诱导”在某种程度上紧密联系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诸多理论,如“学习的主人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是教学”等。因此,一名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诱导方法,毫无疑问学生的思绪将会紧紧跟随,对于文本内容的感悟与理解能力上升到新的高度,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师生认知统一,语文课堂再无死气沉沉的往日模样,反而充满生机,和谐无比。认真研究过诱导法进入语文教学的所有方式之后,現将自己的所得所感规划总结,望能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一、适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最佳诱导效果的前提是精确掌握诱导最佳时机。

(一)课文重难点诱导

教师教授课文重难点时,学生因为难以理解易出现精神游离的情形,心生胆怯和畏惧甚至伴有焦虑。同时求知的渴望使他们思维紧绷,正式提出问题的最好时机。如《离骚》,无数学生因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兴趣随之消失殆尽,此时提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如何体现出作者精神与品格,你是否喜欢屈原,是否愿意成为他一样的人。学生瞬间身临其境,想象自己好比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或是心系人民的无名英雄,此时此刻万千思绪涌入脑海进入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诗词中作者所思所想与情感表达与同学们建立了微妙的链接,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二)规律出现时诱导

当学生思维被完全激活时方可主动探索规律,发觉奥秘,将问题推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实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在规律即将浮现时诱导。如《故乡》,这篇课文注重人物肖像描写,主要人物闰土自然作为细节刻画的重点,仅仅让学生们寻找刻画闰土肖像的内容自然无法解答课文索要表达的含义。运用恰到好处的三个诱导问题,进而能够规律思考,理清思路。课文中对闰土肖像的刻画一共有两处,闰土的少年模样和中年模样,发生了什么变化?外貌的刻画和家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闰土由少年到中年模样的变化中国能看出他的家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因什么而起又能反映什么?三个问题直击文章要害,同学们轻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闰土的面貌由少年的“紫色圆脸”变为“灰黄”,生活的困境深深的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烙印,从中不难看出闰土家道中落,家境逐渐艰苦的变化。而在那个时代农名生活艰难困苦,吃饭都成危机的悲惨现实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二、适度

合理性原则作为课堂授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不同问题有着难以层次上的差异。正如一句老话“人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的”,问题能够得到完美解决的方法无非不骄不躁,由易到难,稳步解决。在《孔乙己》的授课过程中,通读课文之后并未发现有任何头绪,孔乙己不过是一个以读书人自称却整日流落街头无所事事的人,此时先设置一个诱导问题:“身上丝毫没有读书人气质的孔乙己为什么以读书人自居。”难度骤然提高使得学生们思考方向出现偏差,多数答案为好吃懒做,徒有虚荣心,不努力等。紧接第二个诱导问题:“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答案五花八门。通过将两个题目串联,再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发现孔乙己只不过是当时大多数问人的缩影而已,在如此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堕落也似乎成为必然。问题难易结合,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使得学生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满足,进而进步。

三、激趣

能够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方法众多,最有效的要属对这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亦是如此。不同于平常且具有特点的诱导,轻而易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进而在老师没有督促的情况下,能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伴有极高的积极性。教学《敬畏自然》时,趣味的引入点十分鲜明,围绕“敬”与“畏”两个本身具有很大矛盾的字入手设计一个话题让同学们探究,便可引发极大的探究兴趣,如此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字在这篇课文中却能同时应用,它们的同时存在定能引起刨根问底的决心,具有争议的话题同样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气氛逐渐被推向高潮,课堂更加精彩,效果更加显著。

四、全面

想全面的了解一个事物,需要从每一个角度给予观察。衡量一堂课的授课效果也需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效并且值得借鉴的诱导往往能激起全部学生的兴趣,并非优等生能被诱导问题影响,差等生却完全不以为然。诱导问题能够覆盖不同水平的学生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一般能够将课堂诱导问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类问题可以设置的相对简单,仅涉及是非对错,较低的难度让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轻松回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差等生作为这类问题的主要诱导对象。第二类问题设置为“如何”,问题需要做一定的描述才能够得以解决。第三类问题设置为“为什么”,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的同学才能解决此类问题,中等生为主要诱导对象。第四类问题设置为“发表其他意见”,此类问题的诱导方式为创造型,诱导对象主要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

五、肯定

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人们向前,然而鼓励同等重要,诱导教学方式亦是如此。教师在诱导教学时保持耐心,亲切和蔼,学生的求胜欲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唤起,思维能够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回答得“对不对”永远都在次要地位,回答问题的勇气永远值得鼓励和认可。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更多的给予鼓励,积极性得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诱导法的作用十分高效,前提是要熟练掌握诱导法授课的技巧,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的难点和疑点,调动兴趣,实际教学效果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单丽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D].渤海大学,2016.

[3]张凤娇. 初中语文知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吴铭珺. 初高中现代文教学衔接问题及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诱导法巧用激趣
诱导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